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张 超
每天巡查24基铁塔,最高铁塔87米,沧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孙波振如何完成任务?
孙波振揭秘道:“我有秘密武器——RTK自主巡检无人机。”孙波振把无人机放在空旷位置,一键按下启动键,无人机便可以按照提前设置的路径飞行,并在线路和杆塔重要部位停留拍照,将信息传输回来。孙波振原地查看手里的可视化设备,1500米以外的情况便可一览无余。
“有了这个智能‘小帮手’,再也不用拿着望远镜查看了。”孙波振介绍说,自主巡检无人机是空中智巡先锋,依托带有绝对精度的点云模式或实景模型,通过规划软件规划航点位置、拍摄目标,进行输电线路杆塔的精细化自主巡检,实现一键巡航自主飞行。目前,这样的智能无人机在全市220千伏线路中已覆盖50%。同时,沧州供电公司今年逐步推广普通无人机巡检应用至配网,实现了从10千伏到22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巡检全覆盖。
事实上,迎峰度夏期间,沧州用电安全可靠,居民清凉度夏,不只有电力人的默默坚守,还有一批智能“小帮手”发挥作用,守护着万家灯火。
日前,在220千伏陈屯变电站,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代替人工顶着烈日,进行设备日常巡视工作。它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扬起脑袋,对每一个观测点测温,进行数据读取。这个呆萌可爱的机器人,可以及时发现接头过热等设备缺陷,避免电力设备烧损停电。
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可见光摄像头、红外测温等传感器,根据预先设定的巡检任务,满足不同频次和时段的巡视要求。特别是夜间红外测温功能,大大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设备管理部变电运维专责赵俊蕾介绍说,沧州地区现有220千伏变电站33座、110千伏变电站116座、35千伏变电站192座。后续将以每年5至10座的速度增加。目前,变电站全部具备远程巡视条件。其中,220千伏变电站视频高清化全覆盖,110千伏变电站高清化率为32%,年底前可达70%。变电站管理通过现场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设备,全部实现无人值守。
在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是必然趋势。2019年,我市在河北南网首次实现220千伏线路可视化工作。2020—2021年实现了最长14个月“零跳闸”纪录。在输电、变电、配电运维管理中,最大程度利用智能“小帮手”,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实现用电安全可靠。
日前,记者在沧州供电公司设备管理部见到了电网安全的“最强大脑”——智能运检管控系统。通过监控画面,可以看到110千伏陈狮线附近出现大型机械作业车辆,系统通过AI识别功能,自动提示监控人员。监控人员可在第一时间派属地管理人员前往勘察、提示。
“智能运检管控系统是沧州全域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窗口,能实时监测设备接头是否过热、变压器油温是否正常等设备关键运行参数。”沧州供电公司设备管理部副主任刘东亮介绍说,这套系统可以严密监视各变电站运行状态、负荷变化和电流越线情况;结合任意时段负荷变化曲线可精准研判迎峰度夏期间负荷增长趋势,从而密切配合调度开展运行方式调整工作等,是电网安全的“大管家”。
除此之外,沧州供电公司还配备了暂态录波型故障巡址器,利用大数据故障算法分析,精准定位故障点,让关系千家万户的配网更加“聪明”;“雨神防汛员”现代智能防汛管控系统,通过集成的积水尺和雨量计,实现站内积水、河道水位及区域降雨等情况的智能识别;视频可视化系统,实现线路外破隐患的自动识别和主动预警,实现报警信息一键派单,确保设备隐患及早发现处理……这些智能“小帮手”24小时在岗,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电网设备运行监控,不放过丝毫安全隐患,成为全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智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