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楼,楼道是楼道,大堂是大堂,没有电动车等杂物,让人一进来就觉得心里敞亮。”姜东升在天津闺女家住着时,对于楼道环境总是羡慕不已,“要是自家小区的楼道像这儿一样干净就好了。”没想到,时隔数月,他回到家中,竟然美梦成真了!
姜东升家住新华区禧福荷塘小区。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家楼道的空间多数被杂物霸占,既不干净,还容易引起火灾。如今,他所住的4号楼被社区打造成党史楼,不但楼道豁亮了,昔日素颜的墙面还被装饰成红色文化墙,真是养眼又养心。
从禧福荷塘4号楼一单元进到楼道参观,右侧是整面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分为理论“码”上学、知识“码”上得、休闲“码”上有3个板块,每个板块下都有9个小二维码,每个二维码都对应一个小“知识点”。
“有我最喜欢的戏曲板块!”姜东升不由喜上眉梢,他拿手机扫下码,内容瞬时弹出来。
转过身,是党史学习角。书架上摆着与党史相关的书籍,还有漂流册供人们记录学习心得。书架旁摆着小圆桌和两把椅子,供人们休息阅读。姜东升拿起漂流册看了看,“有不少人借阅呢”。
正对着楼道门口的是微心愿墙,红色的爱心里,贴满了居民的心愿,右上角的“心愿二维码”煞是惹眼。“居民们说扫二维码就能下单,社区线上就能收到心愿。”姜东升说。
走进二单元,最引人注目的是“红色精神墙”,“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抗疫精神”……姜东升说:“经常有老人带着小孩在这儿学习。”
“楼道里宽敞了,居民们的心里也敞亮了。如今,邻居们没事就聚在楼道里聊聊天、充充电,越处越融洽。怎样让楼道和小区卫生长久保持下去,最近大家正在商量对策呢。”姜东升笑道。
“打造‘党史楼’也无形中影响着人们。”对于楼道的变化,党员中心户刘佳城有更多感触。
今年沧州疫情期间,刘佳城夫妇二人纷纷加入到抗疫队伍中,并且被评为新华区最美抗疫家庭。刘佳城直言这和住在“党史楼”不无关系。“不光我们家,4号楼出的志愿者可不少,这和楼道的‘熏陶’不无关系。”刘佳城说。
楼道是社区居民的公共通道,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细节所在。2021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车站街道党工委以“楼道文明”为切入点,在荷花池社区开展楼道党建试点,打造特色党史楼,将党建工作深入到居民生活中。荷花池社区党委书记梁姗姗说:“楼道是贴近市民群众生活的一处公共区域,也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一环。楼道干不干净、整不整洁,不仅反映了居民的文明程度,更折射出了邻里关系和不和谐。美丽楼道建设不仅让昔日杂乱无章的楼道环境大变样,更成为邻里互助的平台、党员形象展示的窗口、好人好事传播的阵地。”
党史楼中,“点亮微心愿”很是亮眼。心愿虽小,却体现了社区对居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居民线上下单,社区线下接单,通过志愿服务队、包联单位、辖区爱心企业多方认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社区共收到微心愿58条,已完成小区休闲座椅安装、困难儿童开学“大礼包”、帮助出行不便老人给老伴买花、帮助儿童给妈妈做蛋糕等52条微心愿。姜东升说:“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人人争当主人翁,邻里间也越来越和谐。”
目前,荷花池社区根据4号楼党史楼创建的成功经验,5号楼家风楼已打造完成,并准备评选文明家庭、教育先锋。车站街道党工委书记匡志峰说:“打造楼道党建是一次积极尝试。未来,我们还将打造书香楼、孝老楼、睦邻楼等,让干净整洁的楼道成为社区传递文明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