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汝汀 本报通讯员 南宝通
在南皮县姜庄村各条村路的路标牌上,一个个二维码清晰可见,村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村庄的路况信息、图片介绍、地图坐标等便会立马显现出来。“这两年因为疫情没回来,没想到家乡越来越有科技感、时尚感了。”一位长年在北京工作的姜庄村人说,这些路标牌为来访或路过的人打开了了解村庄的第一扇门,为村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南皮县依托“互联网+”,在姜庄村、大丈二桥村等试点村开启“智慧乡村”管理服务模式,在各条村路设置标有二维码的智慧村牌、智慧路牌、智慧门牌,方便村民和来客了解村庄基本情况。“无论你在哪条街,拿手机一扫,就啥都清楚了。”姜庄村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在村党支部的展牌上,每名党员干部都匹配一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党员照片、入党日期、党员承诺等一目了然。“这既为前来办事的村民提供方便,也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时刻提醒他们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姜庄村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乡村”管理服务还包括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警务、村友圈、村务新闻等内容,对内可以为村民提供党务、村务、事务、商务等一系列智慧服务,对外可推介本村物产、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其中,通过智慧政务,一些原本需要村民往返于办事部门的业务,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省时又省力。在村友圈版块,村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对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生活节奏快起来,我们的乡村也要‘智慧’起来。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大丈二桥村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管理系统已经惠及近400户、1700余村民,南皮县将以试点村为示范,在全县村庄继续探索推广“智慧乡村”管理服务系统,让小平台发挥大作用。南皮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注重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党建平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