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30日
第05版:05

以企业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和引爆点,把加快发展结构调整的聚焦点落实在项目上。我市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智造升级护航“国脉”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 影 魏志广

各类分析一键生成

员工无需时刻守在设备旁,在操作间就可以进行生产操作,对生产设备、生产数据进行实时自动采集、整理、监控、存储,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钢管生产线电流电压参数、工位运行状况、设备预警、料坑实时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

位于青县的渤海装备华油钢管公司,真正实现了“集中监控、无人值守、专人巡检、专业维修”的生产模式。钢管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可一键生成车间生产分析、材耗分析、能源分析、质量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分析的一览图表,一键出具报告,成为全程无纸化、自动化的现代化智能车间。

通过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渤海装备华油钢管公司实现了钢管生产过程全周期管理与生产过程实时监测。公司产品在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陕京一线、陕京二线、中俄东线等“国脉”管工程中成为主要供应商,在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河北华洋钢管有限公司车间内,半米宽的钢板连续不断延伸进制造设备中,不到一分钟,在几十米之外,长12米、口径133毫米成品钢管走下流水线,在自动设备的引导下,放置到相应的成品区域。多年来,这家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和研发不间断,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实现了从钢板到钢管的全程自动化生产。

经历作坊式生产、规模性扩张、产业化发展和目前的转型升级,孟村管道装备制造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年产值200多亿元。其中,中低压管件产品市场覆盖率达80%以上,在国际管件市场约占据25%的销售市场,产品出口中东、欧美和东南亚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市聚焦科技研发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不断借力推动管道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目前,全市近百家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柔性带来更多可能

六七岁的小朋友也可以独立完成编程操作,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和模具的生产?

在位于运河园区的国工信(沧州)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柔性焊接工作站,这听上去不可思议的场景,却成为一种可能。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早期市场对于机器人代替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满足。然而,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小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需求迅速升温,实现人机协作和柔性定制正成为新的发展瓶颈。

用简单操作取代繁琐编程,用万能工装代替昂贵装备,在国工信,一个涵盖了机器人本体、焊接系统、变位机等产品的全新工作站,将繁琐编程简单化甚至“傻瓜化”,最大限度解决了顾客焊工难找、用工成本高、缺乏专业编程人员的发展痛点。工作站适用于各种场景,操作便捷,大大缩减企业生产成本。

作为软包装行业的创新开拓者,每天有数以亿计的包装通过朗锐的设备在全世界流通。同样位于运河园区的朗锐包装技术(沧州)有限公司,与雀巢、玛氏、宝洁、联合利华等300多国际知名品牌密切合作,在零食、饮料、调味品、宠物食品、粮油、家庭护理类产品中,都离不开朗锐的产品与技术。

朗锐一直贯穿的产品战略“Flexible”,代表更加灵活、柔性化的特点。不同重量、大小、材质的包装在一台设备上可以实现交替生产,一台设备能够生产涵盖行业内90%的所需产品,为客户在有限的空间里带来无限的产能提升。朗锐的设计团队赋予柔性更多兼容的可能性,使得设备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全系列产品无论是速度还是稳定性,都优于国内同行竞品。

瞄准高端出精品

如果说电线电缆是国民经济的“神经”和“血管”,那么高压电缆就是血管中的主动脉,每秒钟要输送1000度电到千里之外。

不久前,沧州会友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凭着过硬的产品和技术,拿下了中国国家电网输变电项目千万元的高压线缆订单。

瞄高端,出精品,有着40年历史的河间线缆,如今正在向高端、高质、高附加值领域方向转变。

目前,河间市正在加大对机器人电缆、航天用电缆、智能复合电缆、超柔电缆的生产研发,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构建规模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联动、竞争能力增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这背后,是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强有力助推。

去年,河北华伦线缆有限公司研发的高强度铝镁硅合金导线、铝合金线缆极具市场竞争力,但因为交货周期延迟,造成了近百万元的损失。这花钱买来的教训,让华伦意识到必须以转型升级突破困境。借助国家省市大力推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机遇,华伦线缆开始尝试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10%,订单签约率提高了20%,智能化改造三期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如今,在河间的电线电缆行业,纸质化办公、线下销售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借助自主上云、借力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等手段,全市电线电缆企业开始步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为了帮助企业搭建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智慧工厂,河间投入3000多万元,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

2022-08-30 以企业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和引爆点,把加快发展结构调整的聚焦点落实在项目上。我市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8070.html 1 智造升级护航“国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