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从今年4月开始,我市持续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以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渔业船舶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明确11项重点排查内容,做到“五个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累计自查发现问题12626项,已完成整改12618项;开展企业自查完成率100%,发现问题隐患1030442项,已整改1030416项;全市累计实施经济处罚2341万元,吊销暂扣证照企业311家,停产整顿企业470家,关闭取缔企业612家。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实行领导包联责任制,全市17626家企业逐一更新落实了包联领导和责任人,百家重点危化企业全部由县级领导干部“一对一”包联。推进基层安全监管网格化,明确了2147个网格的网格长、网格员,录入企业9771家,完成网格巡检6266次,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不断夯实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完成市级专项预案40件、部门46件,县级专项预案548件、部门667件的评估工作。建强应急救援队伍,配齐应急救援装备,现有专兼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128支,救援人员2124人,重点装备近2000台套。今年以来,完成各层面演练1506场次,直接参加演练人数达12万余人。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全市上下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切实拧紧安全之阀,全面压实安全之责,用实际行动牢牢守住全市安全生产“底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践行绿色发展,绘就美丽沧州的“天空蓝”“生态绿”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环保是发展的生命线。
初秋时节,大运河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两岸草色青青、绿树成荫,天空湛蓝如画、白云悠悠……如今的狮城大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改善民生,绿水蕴含美丽,蓝天洋溢幸福。为守护这份蓝天白云、碧水绿地,回应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品质追求,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绿色工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沧州,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等重点任务,大力开展臭氧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打出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前7个月,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4.06,同比下降6.24%;PM_2.5累计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6%,优良天数155天,同比增加6天。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累计27座污水处理厂完成准Ⅳ类提标改造、17座污水处理厂完成准Ⅴ类提标改造,138家工业企业完成工艺提标或技术改造。全市现有18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均已按要求建成或依托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存量清零,动态随清;3055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覆盖任务已全部完成,485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完成。
聚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打出了“节引调补蓄管”系列组合拳,启动实施“万塘千渠百河”工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层水位持续同比回升,东光干涸多年的“600岁古井”重新涌出清水。
……
这份提神振气的“成绩单”,见证了沧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不断改善的坚实足迹。而在另一条战线——大力实施绿化工程上,一片片新绿,也进一步扮靓了美丽沧州的生态底色。
生态承载能力持续优化。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大力开展“一带、四河、六路、千村”绿化提标工作,即大运河文化带绿化提升,子牙新河、滹沱河、宣惠河、南排河4条河流两侧绿化提升,京台、津汕、大广、京沪、石黄、保沧6条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和完成1000个村庄绿化提升。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完成营造林7.2万亩,献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肃宁县、东光县创建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
城市绿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因地制宜,以“绣花”功夫、织补方式实施城市微更新、微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及拆违拆迁等,采取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空地补绿等措施,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截至目前,105个“口袋公园”开工建设(省定任务100个),其中已建成100个,完成绿化面积1680492平方米,新增植树量(乔木)101206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生态美才有生活幸福感。蓝天作纸,绿水为墨,我市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目标,用生态文明建设“高分答卷”为百姓幸福生活添彩。
坚守为民情怀,保障群众生活更“惬意”更“舒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统筹安全与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人民。
民生所需、群众所盼,就是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紧密围绕城市更新、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民生工程,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干实绩彰显为民情怀。
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326.2亿元,同比增长17.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80.8%。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了各项民生事业、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突发疫情被扑灭了!我市坚持“封得及时、检得干净、调得彻底、隔得坚决”,完善各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加快隔离点扩容建设,3月份以来3起突发疫情,分别以11天、6天、3天实现社会面、隔离点双清零,确保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消除疫情。
中心城区道路断头路贯通了!今年计划在中心城区打通22条断头路,目前,熙平路、求是大道西侧规划路、解放路调直等20条道路已完成主路建设;署西街贯通工程预计10月底完工;铁西大街跨立交桥贯通主体桥梁已建设完成,辅路正按时间节点推进实施。
创业就业“简单”了!我市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拓展就业空间。上半年,全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5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1.07%。
中小学学生“减负”了!我市计划今年年底前实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不超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不超90分钟;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有实际需求的学生覆盖率100%,受益中小学生共77万人,占比73%。
农村厕所变“靓”了!省定新建户厕95060座,完成72756座,完工率76.5%;省定改建户厕11970座,完成11970座,完工率100%;省定建设公厕1400座,完成996座,完工率71.1%。
……
截至7月底,全市今年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均按进度稳步推进。其中,棚户区改造、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示范、“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升3项民生工程,城镇既有管道燃气用户加装安全装置、规划五支路道路排水、主城区城市排水综合治理3件民生实事均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从解决“民生之盼”到实现“民生之变”,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奔跑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沧州,也将坚持科学统筹平安与发展,不断书写民生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