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锦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稳定经济运行的安排部署,献县紧紧围绕省、市、县制发的扎实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措施(省“1+20”政策体系、市96条政策措施、县85条政策措施),充分统筹协调、督办落实,扎实推动政策措施快落地、早见效,力促经济快速企稳回升,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以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献县制定印发《关于推动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内设“一办四组”,统筹推进全县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工作;县直各部门及各乡镇全部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市场主体台账;安排县直部门包联全县18个乡镇,督导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集中进行政策宣讲,对服务的市场主体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全覆盖包联。
在省市出台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献县推出县级招商引资、扩大投资、特色产业发展等11条刺激经济发展创新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全县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85项内容按照政策内容、适用对象、操作流程、兑现时间、联系方式,全部向社会公开;县金融办将12家银行100余种金融产品制作成册,便于市场主体直观了解金融政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通过县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集中发布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文件及解读稿,各政务媒体、各单位公众号同步开设了政策体系系列解读专栏,做到多渠道权威发布。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浓厚舆论氛围,在新闻媒体上对献县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落实工作部署情况及取得的工作成效进行宣传。印制政策“明白卡”,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印制政策宣传页,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推进政策宣传到位。
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献县在推动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助力企业降本增收。截至目前,完成留抵退税1103户次,退税额17047万元;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29户,享受加计扣除额5000余万元;享受设备器具税前扣除政策3户,优惠金额近200万元;减征乘用车400余辆,减征车辆购置税200余万元;落实省市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担保贷款相关政策,累计发放贷款1155万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52人,带动就业人员377人;人行献县支行向献县农商行发放再贷款10270万元,已完成再贷款投放计划的41.1%,累计惠及小微企业44户。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对符合政策的献县信誉楼、乐寿农牧集团等8家用人单位,缓缴养老、工伤、失业三项保险费246万元;稳岗返还发放企业370家,发放资金388.95万元,稳定职工9923人;一次性留工补助发放企业497家,发放资金527.3万元,稳定职工10546人;落实“三个禁用”“两进三送”措施,共帮扶企业500余家次。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全县30家规上工业企业享受了白名单政策;1家规上工业企业享受了20.6万元产业集群政策;6家规上企业享受50万元省规上企业培育政策;省千项技改项目入库企业4家,6家企业申报军民融合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申报研发经费11家,培育申报技术创新中心1个。
稳投资促消费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开发区共储备项目174个。省市重点前期项目7个,储备专项债项目14个,培育发展新动能放贷7.98亿元,农村江水村村通工程进场施工安装。县政府投入专项经费发放消费券229万元,开展商超、家电和珠宝日化促销费活动。发放惠民券3.4万张、文化惠民卡884张。
保安全保民生持续稳定。对全县范围内粮食收购企业及摊点定期进行检查,保障粮食价格稳定、市场秩序良好。献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将落实贷款额度上调至80万元,首付比例降至20%,为28户职工发放贷款1355万元;落实新购首套和改善型住房提取公积金政策,为14名职工提取公积金138.94万元;落实未婚子女新购首套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政策,职工提取公积金105.35万元;租房提取公积金13.89万元。大学生共申请助学贷款175笔,金额210余万元。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995万元,发放农村低保5770户9952人,资金310.1725万元;发放城镇低保194户331人,资金14.52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48人次,资金7.18万元;为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共计167.192万元。
下一步,献县将继续保持当前势头,确保本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持续性开展政策宣讲。年底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要强化协调联动,将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措施宣传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宣传形式、宣讲内容、工作效果做到周总结、周汇报。二是开展“落实攻坚月”活动。结合年度任务目标,全力克服疫情影响,重点围绕企业降本增效、纾困解难、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保基本民生开展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攻坚月活动。三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县委大督查、两办督查室将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列为督查内容,围绕政策措施是否配套到位、政策宣传是否到位、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政策落实效果是否明显、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是否畅通、困难问题是否解决到位等六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