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
第02版:02

方寸之间绘出大千世界

——盐山“葫芦王”高保芳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汝汀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的标语,搭配国旗、牡丹、天坛等显著的中国元素,一幅红色主题的画作呈现在一个60厘米高的大型葫芦上,独具魅力。这是盐山县千童镇东荣村民间艺人高保芳刚刚创作的作品,他精心挑选了优质葫芦,采用葫芦烫画技艺,将民间艺术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今年68岁的高保芳,是盐山县供销联合社的退休职工。退休后,高保芳终于有时间把全部的精力投入自己的艺术爱好中。他利用闲置院落种植葫芦,并开始研究葫芦烫画艺术。他家不大的院子里,挂满了葫芦,“光秃秃”的葫芦经高保芳的妙手,变成一个个内容丰富多彩的艺术品。他的作品里,八仙过海、关公像、飞禽走兽、人物肖像应有尽有,凭借细心的观察和精湛的技术,他把每一个作品的图案刻画得惟妙惟肖,周边人都称他为“葫芦王”。

高保芳对葫芦的喜爱,要从年轻时说起。“那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八仙过海》等,剧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孙悟空‘装天’的宝葫芦、汉钟离背的大葫芦,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高保芳说,从对葫芦好奇,到慢慢研究,再到利用葫芦作画,把兴趣一点点放大、将梦想一步步实现的感觉,让他觉得心满意足。

“近年来,葫芦作为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小一点的在手中把玩,略大一点被绘上各种图案,成了居家客厅、公司办公室的重要摆件。”高保芳说,受一些葫芦工艺品的启发,他决定运用积累的绘画技术,自己制作葫芦烫画。他先是从网上搜集各种图案,模仿着为葫芦作画,他在葫芦上创作的《老子出函谷关》《关羽像·义薄云天》《五牛图》等200余件工艺品惟妙惟肖,让周边亲友刮目相看。工艺熟练以后,高保芳也慢慢加入自己的思想,进行创意烫画,他创作的“徐福东渡”系列、“人民子弟兵”系列作品,受到了诸多业内人士的好评。

高保芳说,在葫芦上作画一定要挑选品相好的葫芦,往往几十个葫芦也挑不出一个。葫芦一般都是自己种植,成熟后通过挑选、晾晒、去皮、磨光等工序,再经过绘画、上色、烙印才能成为工艺品。一个葫芦烫画作品,没有几天甚至十几天工夫是不能完成的,其价值在内行眼里不可估量。

除了制作葫芦烫画作品,高保芳还有一项“绝活儿”。他将一件件塑料瓶、洗衣液空盒收集起来,通过修剪、清洗折叠、绘画等工序,将它们变废为宝,做成绘有花鸟鱼虫、人物字画的艺术品。心灵手巧的高保芳,不只想把自己的手艺当成兴趣爱好,还希望将千童文化烙印在葫芦上,让盐山的“小葫芦”走向更大舞台。

2022-09-01 ——盐山“葫芦王”高保芳的故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8335.html 1 方寸之间绘出大千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