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
第04版:04

精心描绘文明新华的壮美画卷

——新华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笔

沧州花好月圆志愿服务队带领孩子们来新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学习。

在新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邀请沧州市青年讲师团团长、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尹微开展了以“践行文明礼仪 弘扬时代新风”为主题的培训活动。

在新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辖区教师、少先队员、青年、志愿者等不同团体代表开展了《习近平书信选集》诵读活动。

在新华区华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讨论观看牌匾上的活动剪影。

在新华区华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组织开展了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新华区华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新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党员志愿者到长芦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参观。

沧州花好月圆志愿服务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新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维康社区开展“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文明实践,凝心铸魂。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亮丽的外表,更在于洋溢的内在精神,蕴含的文明程度。

初秋时分,穿梭在新华区大街小巷,“红马甲”随处可见,传播着党的方针政策,温暖着千家万户,推动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2022年以来,新华区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市委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相关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依托“中心-所-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把“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与文明社区(村)创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契合基层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之路。

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一个个创新的阵地,一个个鲜活的载体,文明新华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尹君伊 王艺霖

阵地 ——解决“在哪做”,打造文明实践的“新华品牌”

“这边请,这是咱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大家看,这些展牌包含家教家风、时代楷模、文明实践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科普活动过暑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木板大鼓培训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真正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大家……”日前,在新华区道东街道办事处华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党员志愿者正在给居民们讲解文明实践的相关常识。

今年以来,道东街道办事处在办公楼配备了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以及体育健身等文明实践活动的功能室,将其作为主阵地,定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同时还创新性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破解主阵地的空间限制,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亲和度。

道东街道办事处的广场是新华区构筑文明实践阵地的剪影。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离不开阵地建设,目前,新华区在全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6个、站66个,实现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

新华区委、区政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挂帅的推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该项工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责任,“三级书记”带头落实推动,建立了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领导框架。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建立文明实践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区委组织部、妇联、团委、文联、卫健、文旅、教体、司法、城管、民政、农业、各乡办共同研究制定总体规划、重点项目,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一建立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联络员职责、宣讲员职责、中心学员守则等机制,确保了文明实践工作顺利推进。

为实现资源融合共享,新华区按照市文明办《沧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标准(试行)》要求,进一步优化提升硬件设施,整合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累计建立70余个实践基地:结合区文化馆、图书馆,建立文明实践分中心;结合党校、党员活动室等场所,搭建理论宣讲平台,开展各类宣讲200余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中小学、社区家长学校、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基地,搭建教育服务平台,开展特色活动150余次;通过鼓励沿街商铺、银行网点、居民小区、城市广场等区域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积极参与,共设立红色爱心驿站38个,为户外工作者提供暖心服务上万次;打造鼓楼广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华公园、长芦公园为文明实践基地,破解主阵地的空间限制,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暨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目前已开展七期,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宣传引导作用,推动全区形成新时代文明新风;线上平台借助“新华在线”微信公众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答题活动,现已开展四期。

文明实践处处可见、时时可感,新华区的阵地建设真正做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队伍 ——解决“谁来做”,探索文明实践的“新华路径”

“卫生服务队”送医下乡,为百姓义诊;“治安维护队”守护辖区安全,参与疫情防控;“区直机关志愿者服务队”走上路口,引导城市文明交通……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多形式组建志愿者队伍,是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谁来做”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华区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抓手,建立了“1+8+N”志愿服务队伍网络体系。即1支区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设8支由宣传、卫健、文旅、教体、科协、司法、城管、民政等部门分别牵头组建的理论政策宣讲、医疗健身、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助困等专业志愿服务分队,N支志愿服务队即8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以外的志愿服务队伍,各机关单位、各乡办、村(社区)均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共建立志愿服务队伍150支。

这些队伍紧紧围绕服务社区群众、服务城市建设、服务特殊群体,以“传评帮乐建”为实践路径,打造志愿服务特色项目,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设立“反诈宣传”“红马甲巡回宣讲”“亲子共读”“爱心衣屋”“志愿助老”“金秋助学”“义务理发”“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活动3620次,受益群众达11万多人次。组织机关单位志愿者在鼓楼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开展活动,为过往群众提供各种免费服务,目前参与单位120余个600余人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同步推进机关志愿服务队伍下沉社区(村)网格,落实志愿者“双报道”机制,开展了理论宣讲、党史讲座、救助帮扶、健康讲堂、科学普及、文明礼仪宣传、创城卫生环境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共2000余次,助推文明城市创建。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有针对性、有特色地开展了群众性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要节点,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评比活动,组织264名文明城市监督员,对辖区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共同为文明城区创建贡献力量。

同时,新华区还开展各项志愿者激励活动,累计评定一、二、三星志愿者300余名,推荐四、五星志愿者2名;为志愿者发放体检卡5000余张、荣誉证书5500余个;对9个民间志愿服务队伍进行表彰,进一步增强了文明实践队伍的内生动力。

服务 ——解决“做什么”,提升文明实践的“新华温度”

“过去小区环境脏乱差,一到夏天就会被蚊虫叮咬,空中飞线乱拉,影响居民的生活安全。现小区经过改造后,公共区域变整洁了,便民设施也齐全了,小区环境更宜居,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了力量。”家住新华区沧县公安小区的居民刘延祥开心地说。

沧县公安小区的改造得益于新华区“136民意快递”社会治理新模式。近年来,新华区坚持党建引领、网格联动、共治共享,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探索构建了“136民意快递”社会治理新模式,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推动常态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宜居环境,绘就了新时代文明城市新画卷。

新华区依托“136民意快递”,以党建为引领,纵向建立街道、社区、基础网格三级管理体系,横向建立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楼院长、物业服务公司、综合服务站的六位一体管理服务体系。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作为一级网格长,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辖区,认真查看社区、生活小区等点位创建情况,采用“清单式”工作法,整治一处划掉一项,将问题逐个剖析、逐条化解。优化网格管理队伍,将网格员全部转化为文明实践员、创城监督员,吸纳居民志愿者,组建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源源不断的志愿服务力量。

依托“136民意快递”,新华区将社会治理与文明城市创建融会贯通,凭借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民生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全覆盖、无死角。自“136民意快递”运行以来,累计解决各类事件18033件,办结率达到98%。

为“老”服务再发力,文明实践破难题。养老是增强文明实践“获得感”、拓展文明实践内涵的重要一环。

近日,记者在新华区道东街道华油社区看到,助老食堂里来了不少老人,他们出门不到10分钟就能在社区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近年来,新华区不断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体系网络建设,全力打造集养老信息采集、养老服务培训、居家养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为老年人在吃、住、医等多方面提供智慧智能服务,打造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的10分钟养老生活圈。

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对有需要老人建卡立档,通过智慧云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将老人评估为活力老人、半失能老人、失能老人、孤寡独居老人。目前该系统已通过ISO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信息采集中做到了有效的安全监管。各社区还联合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助老社区大食堂,老人可来食堂就餐或在自助点餐App上订餐。通过对日用设施适老化改造服务,配备智能生活辅助器具,进行智能化监测,缓解了部分老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便,使新型养老服务更便捷、更实用、更人性化。

下一步,新华区将进一步引导志愿服务总队发挥作用,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相关制度、加大新华区志愿者礼遇力度和志愿服务组织扶持力度,增加居民群众参与热情。进一步依托阵地资源培育志愿服务力量,在全区范围内发展更多公共资源,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外延,让文明实践阵地更加丰富多样。进一步挖掘形成文明实践项目品牌,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和文化特色,在理论政策宣讲、医疗健身、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助困方面,做好“规定动作”,延伸“自选动作”,用品牌宣传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力。

2022-09-01 ——新华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笔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8371.html 1 精心描绘文明新华的壮美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