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2日
第05版:05

像纽带 连起千年文化

冯彦宁

沧州大运河城区段通航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沧州运河段乃至河北运河段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20多年前,著名沧州籍作家蒋子龙曾经为中央电视台拍摄《话说运河》的特别节目写的一篇解说词,题目叫《南运河的消失》,他把河中无水无船称为“运河的厄运”。2016年4月1日,当我们在沧州再次和蒋子龙谈到这件事,他仍然沉浸在小时候运河中有水有船的美好回忆中,对当时仍旧干涸的运河痛心不已。

2006年浙江嘉兴电视台曾组织40多名记者,历时3个月,对沿河全线18个城市进行采访。当这些来自南方水乡的记者来到沧州时,他们对沧州段运河最大的印象是干枯,对沧州老百姓最深切的印象是他们对运河水的渴望。

一个人的自信与光彩,是与他的生活背景、生存环境紧紧相连的。运河水是每一个沧州人血管里的血。她充盈,我们的生命就活泼、就自信、就旺盛;她枯竭,我们的心就疼痛。2008年,当代作家舒乙先生先后4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对大运河进行考察,和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这“运河三老”共同推动了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作。他考察报告集子的名字就是《疼爱与思考》。是的,疼爱,是大运河沿线人的共同情感;而疼痛,这种因无水而产生的切肤之感,则曾为南运河生民所独有。

有人说,大运河通水通航,复圆了沧州人一个梦。我说,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运河水确实负载着许多人的一川乡愁;说不是,又因为这次通航,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漕运,不再是原始的交通,而是开启了一次精神消费的观光之旅,打开了一道接驳现代化全域旅游的城市之门。苏州、杭州、淮安等城市都开通了运河游,努力把古运河打造成“一条河看穿中华文明,一条河了解中国文化精华”的新名片、新工程、新标志。

单纯回到运河的过去是没有意义的。千年运河,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品牌、大IP,不应只是运河桨声灯影的简单复制,也不是溯河而返的虚幻重述,而应该成为贯穿今古、展示新时代运河魅力的文化窗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沧州大运河旅游通航,恰好为重塑、提升和展示“河海之城、文武沧州”提供了水波荡漾的巨大空间。通过各方努力,真正让13.7公里的通航河道,像一条纽带,联结起千年文化,展示城市形象,讲好沧州故事,这才是当下我们对沧州大运河旅游通航最美好的寄语。

2022-09-02 冯彦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8399.html 1 像纽带 连起千年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