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志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实施产业帮扶项目71个,投入衔接资金4.6亿元,实现脱贫群众产业帮扶全覆盖;已完成户厕改造103.45万座,实现了5317个村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4.9%,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47.6%,年底前达到50%以上……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倪岳峰来沧调研要求,坚持“强帮扶、守底线、稳增收、促提升”,补齐“三农”领域的短板弱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筑牢“压舱石”,让农村群众端稳“金饭碗”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
走进盐山薛堂村张俊英家的家庭银耳车间,一朵朵形似菊花的银耳,正在营养菌棒上盛开,摇曳生姿。张俊英笑着说,她家有3间闲置房,在村干部的推荐下开始种植银耳,每个月就能收入3900元。“都是党的政策好,让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张俊英所说的银耳,由河北恩际集团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为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盐山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衔接示范区建设,引进河北恩际集团按照工厂化培育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银耳产业,采用“公司+农户”机制,积极推行“1314银耳家庭智能车间项目”,即1个农户提供3间平房,个人投入1万元,实现年收益4万元。公司统一提供菌种、技术和设备,对种植全过程实施远程在线服务指导并统一回收产品,彻底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示范区年内预计完成“1314”农户种植1000户,三年内达到3000户。
盐山县引进河北恩际集团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仅是我市强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努力让群众端稳“金饭碗”,走上小康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已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省级75家、市级406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8%;农业招商引资额已达到222.2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17%;特别是引进的总投资152亿元、日加工4000吨、年产150万吨乳制品的伊利集团项目,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乳业项目。
特色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肃宁尚村镇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单位,全市国家级产业强镇达到5家,青县设施蔬菜、献县肉鸭、泊头沙地梨、黄骅水产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已培育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有效带动和提升了沧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广大农民更好地享受增值带来的收益。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新突破。大力推广了党建引领型、盘活资源型、文化带动型、股份合作型、土地托管型等五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带动了全市农村集体收入的快速增加。目前,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4.9%、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47.6%。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已达到10528家、家庭农场5461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3096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了55.7%,在全省名列前茅。
产业兴,增收稳。上半年,我市一产GDP占全市GDP的9.8%,一产增加值135.3亿元,增速5.6%,位居全省第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9725元。一条围绕乡村振兴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线”越发清晰。
打造“新风景”,让乡村有颜值有内涵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是旱厕改造、是污水治理、是道路硬化……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走进吴桥县何庄乡南李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街角巷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在垃圾有人清,污水有了‘家’,厕所也城市化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从曾经的其貌不扬到如今的颜值刷新,南李村的华丽转身,正是我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今年,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我市继续加压鼓劲,聚焦十项任务和七项重点要求,坚持“宣、清、拆、改、建、管”六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聚焦“干净”“整洁”,我市全面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对农村生活垃圾、沟渠塘堰、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等面源污染进行清理。同时,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清洁户评选等活动,大力推广良好生活习惯,建立文明村规民约,从源头改变村民不良卫生习惯。截至目前,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完成3055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在实现村庄“净化”的基础上,我市各地开展“五拆三建”活动,以拆危建、违建、残垣断壁、养殖畜舍、街厕等为契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村民庭院以及房前屋后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将“一处美”延伸为“处处美”,进一步为村庄“塑形”。今年以来,累计建成美丽庭院98万个、省级美丽乡村268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117299座、公厕1546座,分别占全年任务的109%、110%;全市农村问题厕所排查基本实现了清仓见底;黄骅、青县、任丘、肃宁、献县、吴桥6个县(市)已实现县域内公交全覆盖,基本形成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格局;已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89.32公里(“对接路”40.3公里)……一系列惠民工程落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文化振兴。我市各地以党建为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宣传、引导、教育,提升农民精神面貌,促进乡风文明,铸造乡村振兴之“魂”。(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