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8日
第04版:04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东光县第一中学倾力打造“五名”校园

学校综合楼

入团仪式暨“五四”表彰大会

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红歌汇演

室内净化甲醛效果实验比赛

书法课

餐厅

体能训练中心

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闭幕式

陈雷 郭云静 王殿庆 摄影报道

盛夏时节,笔者一行走进东光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刚进校门,就被这所投入使用仅1年、占地277亩,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在沧州市乃至全省都属一流的高中学校惊艳到了。

距离校园还有几百米时,已经远远望见了东光县第一中学的“倩影”,这所被当地人称作城市新地标——“东光小布达拉宫”的新校区,在周围郁郁葱葱的玉米、果树,亮丽湖泊的映衬下,红棕色的综合楼庄重、醒目,同样色调的几座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整齐美观、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恢宏之感;漫步校园,花草树木、喷泉亭台在夏日带给人一丝清凉,宛如公园一般;教室、餐厅、实验室宽敞明亮,不难想象莘莘学子在里边学习、就餐时的轻松和愉悦;广阔的操场、崭新的跑道,让人仿佛看到了男生女生们青春飞扬的身姿。崭新的校园,像门前的湖泊一样清新而富有生机。

新征程 “接地气”的务实校长

走在优美、干净、静谧的校园里,东光县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冯之胜把东光一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向我们娓娓道来,讲述着他和东光一中的渊源和故事。

冯之胜年少时在东光一中求学,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调离东光一中的岁月里,他始终关注着东光一中。2020年2月,在接到回东光一中担任校长的“任务”时,冯之胜虽有压力,但信心十足,因为他终于又能投身到自己初心不改的教育事业中来,为东光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了。

“我对一中怀有深挚的感情,对一中的历史也是熟知的。”冯校长向我们介绍,几十年来,东光一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是培养了不少沧州名师,向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也送出过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教育教学成绩在沧州市内名列前茅。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优质生源流失越来越严重,招生工作和教学成绩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到任时,老校区只有68亩地,生源流失已达历史巅峰。但是,我对一中的振兴是充满信心的。”他说,“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振兴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对教育事业倾力支持,投资6.5亿元的新一中校区从奠基到验收使用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校领导团结奉献,师生管理、后勤服务各项工作不到半年旧貌换新颜;全体教职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勤勉工作,两年多来,从招生质量、常规管理、学校声誉到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大台阶。”

“东光县委提出了建设名学校、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名学生的‘五名’教育理念,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名学校首先要有名校长,但名校长这个称谓我是不敢当的,我回到教育这个行业时间还较短,我离‘名’字还相差很远,但我也在努力,与老师们共同成长,一起进步,争取成为一个让学生、家长、政府都放心的好校长。”

在随机采访时,一名老师说,冯校长尽管较年轻,来到学校时间还不长,但有胸怀,有格局,站位高,懂教育,一到校就凝聚了大伙的心气儿,各类近远期目标明晰,各项制度完善合理,各种举措稳妥得当,难怪需要长期见效果的教育短短一两年就成效凸显。

新起点 “旧貌换新颜”的新学校

作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东光一中“名”在哪里?我们深入采访,一探究竟。据了解,东光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3年。东光县委、县政府向来重视教育,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善东光高中教育的育人环境和硬件设施,尤其是新校区的建成,更是让东光一中进入全省硬件一流的高中行列。

东光一中新校区于2021年8月正式启用,学校总投资6.5亿元,学校设计规模为120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0名,投资规模、建设规模在全市位居前列。校园环境优美,6个景观园和11栋楼宇相映成辉,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是一所花园式学校。校内有标准操场、看台、9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7个羽毛球场等室外体育设施,特长生教育成果突出,堪称“体教融合”特色学校。音乐、美术、书法、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国学、地理、历史、机器人、探索、语音、录播、心理、法制、科技等功能教室共32个。图书馆藏书21.73万册,向全校师生开放。实验楼有理、化、生标准实验室23个,实验仪器高端先进,物尽其用,可谓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示范性学校……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感觉心情很舒畅,学习更有劲头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下了课我会和同学打球、练书法。还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感觉每天都活力满满。”时值暑假,来学校找老师拿试卷的张育涵同学告诉我们。

新思维 “走出去、请进来”强队伍

王红军是东光一中高二年级的数学老师、班主任。今年上半年,他和其他老师来到河北师范大学,开始了为期4周的进修。经过这段时间学习,王红军老师收益颇丰,进修培训为他的教师生涯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源泉,他的信心更足了。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走出去”是东光一中的“法宝”之一。全校现有教职工434人,近两年安排老师和部分管理人员赴延安中学、厦门集美中学等名校学习达290人次。学校相关处室也在以不同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提升。通过组织开展“燃青春,铸师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实行“青蓝工程”结对子、组织各种形式公开课、每学期举办两到三次班主任论坛、成立由学科组长组成的“名师工作室”等各种形式,增强老师业务能力。同时,坚持“请进来”,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杨飞虎、李凤遐、张志刚等来校讲座、培训、授课,共14人次。东光一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2021年河北省第二届科学实验展演活动,在全省177个代表队中,该校教师队成为沧州市唯一一支进入决赛的高中队伍,并获得了最佳实验创意大奖和团体总分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徐玲玲、赵清波、梁玉、倪潇、黄京京等教师在沧州市教育局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获得物理、数学、化学、政治、通用技术一等奖。

打造名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学校一线教师进行遴选考核,确定名师梯队进一步培养。通过持续培养、分阶段努力,将他们推向更高平台,建设一支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学科教育有一定地位、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专家型名师。冯之胜本着“严管学生,厚爱老师”的工作思路,为老师们排忧解难,老师们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新发展 “两条腿走路”育名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冯之胜上任伊始就提出领导为全体教职员工服务、后勤工作为一线工作服务、教职员工为学生服务的“三个服务”和敬、静、净、竞、精的“五字方针”,制定符合校情的学生管理办法,比如在实行全封闭、严格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变堵为疏”的管理方法,注重解决学生们思想上的“疙瘩”。通过举办开学典礼、高考誓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认识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中,该校学子作为河北省9支代表队之一成功入围萌芽赛道全国总决赛。此外,邢振博等8名学生获第36届沧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不但要让东光的孩子高中有学上,还要让每个中考成绩较低的孩子都有大学上。低进优出,是东光一中的工作重点;因材施教,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主措施;“两条腿走路”,是指尖子生、特长生培养计划。

学校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各年级优秀学生、尖子生培养计划,组建各类型精英班,进行专门的数理化优秀生辅导。加强对“黑马”学生的补差,促进边缘生的转化。高度重视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高考学生的志愿填报指导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东光一中高考真正做到了低分高能、低进优出。考入武汉大学的赵小华、考入浙江大学的石炳辉、考入吉林大学的马晨辉、考入复旦大学的姜志蕊、考入东北大学的姜文雅、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的宫文浩、耿利伟,几乎都是中考全县排名百名左右的学生。

遵循“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秀发展”的育人理念,东光一中大力发展特长教育,从最初的特长生插班学习,到初具规模的特长生单独成班,再到每个年级几个特长班,逐渐形成“多平台育人,多渠道成才”的办学模式,已经将特色办成品牌。近两年,体艺类考生每年文化、特长双过线。2020-2021年高考,体育特长生邢增龙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美术特长生冯继、王秀花考入湖南师范大学。2022年,播音与主持特长生张瑶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特长生陈采仪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中考成绩较低的张长震考入东北大学、赵胜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

新机遇 凝心聚力再创新高

目前东光一中站在发展的转折点和新起点,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围绕“五名”工程,他们正在努力进行各方面探索。

创立名校,摸索创新兴校道路。东光一中在坚持学科教育与特长教育双管齐下的同时,注重创新和突破。尝试小语种教学,探索突破英语高考瓶颈的新路子;加强对外合作,努力开拓多条为高校输送生源的道路;创新管理方法,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创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冯之胜说:“我们的高中教育是民生教育。县委、县政府不吝投入巨资新建一中,就是为了让东光县的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今年东光一中扩招录取了1900人,也是落实东光县委提出的‘让东光的娃娃都能上高中’的举措。我们会进一步提高管理,大胆创新,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争取把这些孩子都送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2022-09-08 ——东光县第一中学倾力打造“五名”校园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8974.html 1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