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玮)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由沧州市博物馆与邯郸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瓷器展”,将于9月10日在沧州市博物馆一楼C厅拉开帷幕,展览持续至12月24日。这是邯郸市博物馆与沧州市博物馆的首次巡展合作,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磁州窑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有力推进邯郸、沧州两座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合作交流。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位于今邯郸境内的漳河和滏阳河流域,因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磁州窑创烧于北齐,兴盛于宋金元,明清至民国时期持续发展,迄今从未断烧。它以白地黑花装饰技法著称,许多窑口都曾仿烧过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因此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各地庞大的磁州窑系,品种繁多,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将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形成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磁州窑对我国陶瓷发展意义重大,历史上曾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誉。
本次展览共遴选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古代及近现代藏品130件(组),包括北朝的青釉碗、青釉钵,隋唐的青瓷,宋金元的行炉、四系瓶,明清的碗、瓶,晚清民国的青花瓷、文房用具,以及现代的艺术品等。展览内容分为“磁州古韵”和“窑火传承”两部分,既系统梳理古代磁州窑瓷器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又展示现代大师对磁州窑的继承创新。同时,磁州窑的发展与大运河的便利水运密不可分,沧州市博物馆还选出馆藏磁州窑精品共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