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3日
第07版:07

树文明新风 建美好家园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各职能部门纷纷创新服务、拿出举措,以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哈薇薇

市税务局

“四项工程”助力文明创建

为积极响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召,市税务局主动发挥省级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从“软”“硬”两方面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求是沧税”党建品牌创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绿化、净化、智化、优化”四项创建工程,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沧税之家”绿化升级。积极参与改造办公区绿化生态环境,大力倡导“低碳出行”。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打扫卫生、主动爱护环境”意识的养成。强化落实“门前五包”要求,保持路面硬化平整、垃圾定点密闭管理,适时对院落及周边绿化进行修剪、养护,营造干净、整洁、优美的良好卫生环境。

“社区共建”净化提速。与包联社区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蓝色之光”志愿者深入包联小区开展文明城市宣传、清理卫生死角、清理小广告等环境整治活动。用实际行动引领群众齐抓共创文明城市,凝聚最大创城合力,有效检验了志愿服务品牌的“净化”能力,提升了共建工作的“净化”效果。

“精神家园”智化成长。结合沧州本地“实事求是”文化底蕴,打造“求是沧税”党建品牌,建设党员活动室和党建文化走廊,打造基层“红色粮仓”。利用《沧州税务》杂志,为干部职工搭建展示文采的舞台,提升文化素养,涵养文化底蕴,不断点燃干部职工文化激情,大力厚植文明创建思想土壤。

“文明服务”优化出彩。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充分发挥“沧税管家”服务品牌优势力量,以“志愿红”为“税务蓝”增色添彩。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全程网上办”,节省纳税人办税时间,受到纳税人好评。

市管中心

市政设施管理提质增效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市政设施管护服务中心(简称市管中心)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狠抓落实,实现工作全提速。

强化巡查力度,提高市政设施管护水平。紧密依托12319数字化平台,秉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态度,实现交办工单100%办结率。严格落实市政基础设施网格化巡查管理制度,执行“白+黑”亮化设施巡查维修模式。

多项措施并举,扮靓扮美狮城夜色。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等方式,协调沧州中心城区500余家单位的楼体纳入一键启闭系统,营造了协调、美丽的城市夜景氛围;督导并完成御河路、浮阳大道、黄河路、朝阳路等40家单位的楼体、12个路口、47个绿地的亮化提升工程,成功打造了良好的亮化氛围和街头文化特色。

聚焦中心城区排水管道异味、高铁广场重要内容,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居住环境。高铁广场作为沧州的重要窗口,为落实落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市管中心积极集中推进高铁广场修缮工作,积极沟通市财政局申请专项资金,拟对高铁广场和散客接送通道护栏进行系统化修缮。

市交警支队

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为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促进全市交通形势持续稳定,市交警支队严厉查处打击电动三、四轮车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全力净化城区道路交通环境,确保广大群众出行安全。

推动部门齐抓共管。制定出台了《沧州市中心城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格落实行业管理规定。划定“禁行区”,在浮阳大道、解放路、清池大道、新华路合围区域内对电动三、四轮车实行禁行管理,齐抓共管、严查严控,形成整治合力,最大限度减少存量,切实降低对城区交通的不良影响。

加大执法查处力度。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定点检查、巡逻排查、高峰治理、乱点整治等方式,严查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交通违法行为;严禁生产无国家公告目录车辆,加大对本地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的集中检查和执法力度,发现企业资质不符合要求、违反规定生产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生产许可资格;加强电动三、四轮车销售企业日常监管,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坚持在城市重点路口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纠正交通违法并阐明使用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的严重危害性;进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对电动三、四轮车车主、驾驶人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守法意识;依托电视、电台、报纸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坚持用典型事故案例“以案说法”,曝光违规生产、销售电动三、四轮车的企业,引导群众不购买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断增强广大群众交通安全守法意识和文明素质。

2022-09-13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各职能部门纷纷创新服务、拿出举措,以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9270.html 1 树文明新风 建美好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