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选什么人、怎么用人,既是干部工作的标准和导向,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作为组织部门,用好“干部选任、培养教育、鼓励激励”这三个抓手,盘活干部资源,激发干部活力,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我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拓宽选任渠道,推动干部来源多元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扩大干部储备来源,就要在源头把好关,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编制空缺、年龄结构、专业技术等分析研判,科学设置岗位条件,优化公务员招录计划,把一批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干部选进来。要拓宽选任渠道,打破各部门、系统内层“小壁垒”,疏通干部交流“微循环”,推动干部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交流。要结合当前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互培互挂的“双向、多向”干部交流机制,加强与其他地区干部交流任职,推动干部、人才等要素在地区间的畅通流动。
注重能力提升,实现干部培育实战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部培养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育,绝不可“纸上谈兵”,要坚持一线工作磨炼、关键岗位淬炼,把实践锻炼作为干部培育的必修课,要让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成为锤炼年轻干部的主战场,鼓励年轻干部施展才华、冒尖露角,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本领。要紧密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综合运用干部培训、专题调研、考察考核等各类手段,着重对“85后”、“90后”、选调生等重点培养对象进行现场练兵、战场育才,实现干部的优中选优。
聚焦担当作为,探索干部激励实操化。“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干部既要严管,又要厚爱。要切实发挥好职务与职级两条通道持续激励作用,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充分调动各级别、各年龄段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持续激励担当作为。要建立健全关爱、激励干部制度体系,尤其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与过错的干部,在诫勉谈话、适当敲打、责令纠正的同时,要为这些敢闯、敢拼、敢试的干部说话撑腰,做到真诚关心爱护干部。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关爱工作中,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让实干者入位,让空谈者靠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更强担当、更大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助力加码。
(作者单位: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