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2个多月的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结束了。2021年1月接到冬奥组委通知,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村执行医疗保障工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够在国家重大赛事中贡献自己的荧荧之光,觉得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带着领导的嘱托和期望于2022年1月17日正式入驻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我们的医疗保障团队是由近200人的医务工作人员组成的综合诊所,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康复科、急诊等临床科室以及检验科、影像科组成。冬奥会共入驻6000余人,其中包括志愿者4000余人、各国参赛运动员及随队官员2000余名。冬残奥会共入驻2000余人,其中包括志愿者1000余人、各国参赛运动员及随队官员600余名。
由于疫情的原因,医疗保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不但要解除病患的伤痛,同时还要严格做好疫情防护工作。我们不辱使命,不惧艰辛,圆满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作为康复医疗保障团队的一员,在整个保障期间,能够用自己所长为病患解除病痛,为冬奥会的顺利举行保驾护航,觉得十分光荣,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使命。
我们接到任务是在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康复科执行医疗保障任务。从开始入驻奥运村,我们首先熟悉了闭环内的工作路线及流程,因为治疗过程中需要直接接触外国运动员团队做接触性治疗,因此属于红橙区,只允许在闭环范围内活动。18日综合诊所康复科负责人给我们安排布置了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及值班制度,19-22日在感控组的严格要求下,我们团队完成了穿脱防护服的培训并全员通过考核。23日冬奥村开村,各国运动员入驻,综合诊所医疗保障任务正式开始。日常医疗保障工作主要分为治疗班和消杀班,治疗班分为A班(9:00-15:00)和B班(15:00-21:00),每天工作6小时,全程防护服状态下工作,严格执行一患一诊室制度。病人就诊采用预约制,每天晚上由信息组接听病人的预约电话信息,通知各团队准备第二天接诊任务。每个治疗班除开支具病人最多预约5个病人,每个病患治疗结束后要进行治疗室内消杀工作,采用含氯溶液喷洒及擦拭物体表面,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再接诊下一名病患。所有病患接诊结束后,再进行终末消杀,采用含氯溶液擦拭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杀后,再对走廊进行消杀,同时紫外线消毒1小时。
综合诊所消杀班是4天一个班,每个消杀班分为四个节点(9:00-10:30、13:00-14:30、16:00-17:30、19:00-21:00),主要负责一脱区和二脱区的消杀,医疗垃圾的打包、称重、运输及防护物资(手消、消毒片)的配备工作。由于消毒液的配比浓度偏高且消杀次数频繁,每次做完消杀班的工作后,消毒液对粘膜的刺激引起咳嗽及哮喘的症状,有时伴随结膜的水肿。
在整个奥运村工作期间,一共接诊外国团体运动员40余人,其中包括希腊代表团、克罗地亚代表团、蒙古代表团、格鲁吉亚代表团、捷克代表团、德国代表团、日本代表团等,外国友人对我们的治疗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蒙古代表团团长感谢我们为他治疗好了多年的腱鞘炎,并给我们发了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做客,并把他们的团旗赠送给了我们以表示感谢;希腊代表团的团长在治疗结束后给综合诊所打来了感谢电话,感叹中国医学的奥妙;格鲁吉亚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比赛前期训练时出现踝部肿痛,经过5天的治疗,症状显著改善,如期完成了比赛。其余接诊中国代表团5人、IOC官员10余人、志愿者约10余人、开具支具约70余人。在日常医疗保障工作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丰富的业务学习以保证我们能够更高效有序地完成本职工作。其中包括翻译组的口语培训,信息组的网络安全培训及芬兰马瑞女士康复培训讲座。虽然每天的工作很繁杂,但是每天过得都很充实,因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在为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3月13日冬残奥会结束,运动员撤出冬奥村,3月16日,冬奥村闭村,开始进行志愿者隔离工作。
作为“80后”的我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当接到冬奥组委通知的时候,家里有许多实际困难,每当孩子视频时哭着跟我说想妈妈的时候,我的心里也都有深深的愧疚。当我在冬奥村知道沧州发生疫情而不能跟同事们同舟共济的时候,也有深深的自责,但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有如此强大的后盾支持,自当奋勇争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且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不辱院领导及同事们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