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沧州博物馆与邯郸博物馆合作,在一楼C厅举办“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瓷器展”。此展览甄选磁州窑古代及近现代藏品130件(组),既系统梳理了古代磁州窑瓷器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又展示了现代磁州窑技艺的继承创新。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因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它始自北齐,经隋唐历五代,盛于宋元,传承千年。磁州窑系分布广泛,北到内蒙古辽代临潢府,东到山东淄博、枣庄一带,西到宁夏灵武都属于它的范畴。受磁州窑风格影响的窑场更远至福建、广东、四川等地。与中国古代其他著名的窑口相比,磁州窑非常罕见地传承千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磁州窑瓷器满足了群众需求。磁州窑的产品大部分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用瓷,清《磁州志》记载:“瓷器出彭城镇,置窑烧缸、盆、碗、炉诸种,只供肆店农庄之用。”常见器型还有罐、瓶、尊、壶、枕、灯具、雕塑玩具等,多达2000多种。可以说,老百姓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磁州窑瓷器的身影。
二是磁州窑瓷器符合群众审美。北宋是磁州窑发展的兴盛时期,当时纯色釉的官窑瓷器大行其道,而磁州窑胎料、釉料和制作工艺与官窑瓷器相比都更为粗疏,难登大雅之堂。但磁州窑着眼民间,深入穷闾陋巷、下里巴人中,纹饰、釉彩均投下层群众所好。比如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装饰,明快舒展而生动;书法装饰多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其质朴、洒脱、豪放的装饰语言和风格,体现出北方人民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三是磁州窑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北宋初年社会正是战乱后经济恢复的时期,此时磁州窑初步成型,它吸收唐代金银錾刻技法,又一扫唐代繁缛、奢靡的艺术弊端,创造了珍珠地划花和剔花装饰工艺;北宋中后期,伴随着文化的繁荣,磁州窑吸收了中国山水画技法,创造了磁州窑标志性的白地黑花装饰,出现了鹧鸪斑、铁锈花等多种装饰工艺;金代中后期,磁州一带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磁州窑此时也进入繁盛期,出现了品类繁多的装饰技法、纹饰图案和丰富多彩的釉色;到了民国前后,由于氧化钴釉料的输入,磁州窑迎合消费者喜好,开始烧制青花瓷器;二十世纪末,以磁州窑老作坊为基地,一批老中青工匠重燃窑火,将古老的磁州窑艺术推向世界。
纵观历史长河,当众多名瓷占据王谢堂前之时,磁州窑始终服务于寻常百姓家,从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或程式,开放吸收其他各领域的精华并大胆创新。这既是磁州窑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的源泉,也正是“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根源。
吕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