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小区附近的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大厅的方便伞架。
原来,营业厅的“方便伞”,一到雨天,就能借出个五六把,但雨过天晴后,能还回来的却只有一两把。“方便伞”虽然不是什么大物件,但也有成本,借伞不还,相应的也增加了营业厅的服务成本。
“起初,市民可以直接把伞带走,但还回来的人少。我们就想,是不是因为他们工作忙,忘记了还伞的事?于是,再有市民借伞,都要留下电话,方便事后提醒归还。”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说,可结果并没有得到改善。借伞人留下电话,拿走了伞,但是工作人员在打电话提醒还伞时,要么提示电话是空号,要么就是联系上了仍无人归还。久而久之,营业厅已经置换了好几批“方便伞”了。看着空空的伞架,营业厅觉得扎眼,又不愿继续投入,就给清理了。
“有时,在马路上碰到有人撑着‘方便伞’时,既觉得单位做了好事,可又总觉得别扭。”工作人员说,“方便伞”上一般都有标志,还是能一眼就认出的。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是人们诚信相待的基本原则。“方便伞”的设立,初心是为了方便市民,解市民一时之急的。可是,一些借伞不还的情况,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效果。大家如能诚信借用,才能让“方便伞”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方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