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2日
第03版:03

丰收时节 话秋分

今年的9月23日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传统节气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但庆祝丰收的内涵始终未变。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这一天,太阳运行位置到达黄经180度,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平分,从此时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转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天气逐渐转凉。

秋分在农业生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华北地区农谚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西北地区农谚云“秋分糜子寒露谷,一过霜冻拔萝卜”;西南地区农谚云“九月白露又秋分,收稻再把麦田耕”等。可见,秋分处在农作物成熟、收获的关键时期,农民要忙着做好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工作。

农谚有“三秋大忙,全家上场”的说法,正是因为秋分后气温降低得很快,要及时抢收农作物,使其免受霜冻和连阴雨等危害。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30年前,中小学生有所谓的“麦假”(或叫“麦熟假”“麦收假”)和“秋假”(或叫“大秋假”)的,要在麦子成熟和“三秋”时节,回家帮大人抢收抢种。现在看来,虽然辛苦,但却是生动的劳动教育课。

秋分,融入了“三秋”农事活动,具有收获的象征寓意,是一个丰收符号。与庆丰收相关,在中国漫长的农业发展历程中,衍生出众多民俗节庆活动。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说的“夕月之夕”,就是指秋分夜晚祭祀月神。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家礼仪中继续传承,汉武帝曾专设“太乙坛”祭日月,至隋唐明清,皆沿袭秋分祭月的礼仪。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和高官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扩大到民间。与此同时,祭月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因中秋月满,秋分拜月庆祝的习俗便逐渐“移植”到中秋。“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习俗活动成为古代中秋的重要内容。

在节庆活动中,古代农民将收获的新鲜农作物祭祀月神、土地神、谷神,期待来年收成满满、生活团团圆圆,也用其来祭奠祖先,与祖先一起分享新的蔬菜瓜果,分享农业丰收的喜悦,回报神祗祖先,即“秋报”,亦寄托要祖先护佑后代年年丰收,生活越来越美满的祈望。

正是由于秋分丰收的美好寓意,以及历史上丰富的民俗庆祝传统,我们将“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这既是升华传统农本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有力举措。

秋分至,丰收忙。祝愿农民朋友们节日快乐、五谷丰登,生活越过越红火、日子越过越美满。

吕庆元

2022-09-2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0018.html 1 丰收时节 话秋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