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2日
第05版:05

沧州音乐家常连祥 改编“河间歌诗”传唱文化原典

传唱河间歌诗

本报讯(记者祁凌霄)沧州西部是《诗经》的再生地,传唱《诗经》的“河间歌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好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同的文化原典,对于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今年,沧州音乐家常连祥对《诗经》和“河间歌诗”进行了实地考察,编创了《关雎》《将仲子》,分别由春之声少儿合唱团、赵春伟演唱,在文化原典的传唱、宣传上进行了开拓性探索。

经过常连祥编创的《关雎》《将仲子》,在乐器选择上颇具匠心,选择编钟、笙琴等具有民族尤其是秦汉特色的乐器演奏,既有黄钟大吕之雅,也融合了诗意辗转反侧之美,把握了《诗经》的历史时代和诗句的文学意境之美。

常连祥说,沧州是各类文化交融的地方,具有平原农耕文化特征,西部“诗经文化”、东部海洋文化、中部大运河文化等融合交织互相影响,丰富灿烂。《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描写和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先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河间是诗词之乡、《诗经》再生地。“诗经文化”是沧州靓丽的文化名片,传承弘扬“诗经文化”任重道远。河间重视历史文化,将各种“诗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增加城市文化内涵,为“诗经文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两个月前,他赴河间实地考察了“河间歌诗”的现状,通过与传承人交流,结合《诗经》产生的时代、文学意蕴、以及多年的音乐专业知识,产生进一步丰富“河间歌诗”的想法。在作曲、编曲、演唱、录音、合成和后期推广等环节,进行了尝试性打造。常连祥说,《诗经》300余篇,“河间歌诗”能够传唱的数量应达到一定比例,才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用本地语言节奏和声调为基础,结合《诗经》时代的器乐,创作具有历史性、地方性、文学性的歌诗是文化需要。

目前,常连祥对“河间歌诗”的再创作有一个系统的想法,希望通过尝试,使现在的“河间歌诗”更易于传唱,从而发扬光大,打造一台集演唱、演奏、朗读、舞蹈、情景剧等多种风格形式的综合性专题晚会。

2022-09-2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0031.html 1 沧州音乐家常连祥 改编“河间歌诗”传唱文化原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