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程
“我设计的舞龙一个人就可以表演,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传统舞龙大气磅礴,我自制的舞龙也别有一番韵味。”79岁的马云鹏是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三麻沽村的农民,他耍的一对舞龙便是他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改良设计的。
随着一阵喝彩声,马云鹏缓缓转动围布,两条18米的舞龙如腾云驾雾一般盘在了高达6米的“玉柱”上。这对舞龙会的绝活儿可多了,可以钻“玉环”、盘“玉柱”、吐对联、拉横批。这对舞龙之所以活灵活现,和特殊道具密不可分。
舞龙源远流长,三麻沽村有舞龙习俗,乡亲们更把龙视为吉祥的象征。每次舞龙时,看到巨龙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马云鹏总会心潮澎湃。能自己做出一对舞龙成了他多年的梦想。
从早年的设计被一遍遍推翻,到今日的双龙盘旋腾空,马云鹏说不清费了多少心血。“舞龙是我一点点摸索制做的,龙身用的是彩绸,18米的彩绸都是我一针一线缝制的,龙身上的鳞片也是我一片片贴上去的。”就连龙身上的鳞片都是我一片片贴上去的。马云鹏说,“真正的技术活儿不在舞龙上,而是在制作‘玉柱’‘玉环’上。现在流行充气柱,但舞龙在上面不能活动自如,为了效果逼真,我就自己动手制做。”
马云鹏找来三脚架底座,圆管不方便固定,又改用方形管,三根方形舞龙杆首尾相连,6米的“玉柱”便有了主体支撑。接下来,要用铁丝和竹片制成直径半米的圆环,经过反复测试,6米的“玉柱”上要套12个圆环,才能饱满地支撑起外围彩绸。而这彩绸,他也下了一番功夫,上面的每一片祥云都是他精心手绘而成。
“玉柱”主体完工,画龙点睛之处还要数安装在顶部的“玉环”。经过设计,马云鹏又在“玉环”顶部安装上滑轮,舞龙随着头上的牵引线穿过滑轮,便可轻松钻“玉环”上下盘旋。“可别小瞧这小小的滑轮,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滑轮我安了拆、拆了安,换了好几个。”马云鹏说,“‘玉柱’外圈可以旋转,当把舞龙头拉到‘玉柱’顶部,缓缓拨动‘玉柱’,双龙盘‘玉柱’的景象便能呈现。无论是正盘,还是倒盘,舞龙都能精彩演绎。”
为了制作别具一格的舞龙,马云鹏又在双龙口中藏了很多机关,他将自己一幅幅挥毫泼墨的对联佳作含在双龙口中。舞龙人只要轻轻一拉绳索,对联便可呈现在眼前。而横批要用绳索贯穿两条龙,开合自如,设计巧妙。
“看到我设计的创意舞龙终于完成了,别提多高兴了。希望以后能带着我的舞龙参加节目,让乡亲们都来看看它的风采。”马云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