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我的家乡南皮已经解放,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南挺进。我们村组织了支前担架队,支援解放军挺进前线。
按照规定,担架队员年龄不能超过40岁。那时,我的二哥年纪还小,父亲已年近50岁,大哥年龄合适却刚刚大病初愈。父亲爱子心切,便毅然决定自己参加担架队,成了担架队年龄最长的一员。
父亲所在的担架队负责配合文工团运送物资,团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团员才刚刚10多岁,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他们紧跟前线作战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在作战间隙,用文艺节目鼓舞解放军将士的斗志。
文工团常常夜间行军、白天演出,跋山涉水,一路坎坷。那些年轻的文工团战士,背着道具箱,肩膀磨破了皮,脚上磨起了血泡,仍艰难前行。父亲对担架队的队员们说:“文工团是为了咱老百姓才上前线的,就像咱们的亲人,咱们把他们的物资行李抬着,道具也都抬着,能多分担一点是一点。有走不动的、受伤的团员咱也抬着,让他们攒足了劲,好为前线打仗的战士演出加油。”
担架队员个个都是身强力壮、心眼实诚的庄稼汉。他们商量好了,抢过战士们肩上的箱子、道具,一下子减轻了文工团战士的负担,行进速度加快了不少。
转眼到了初冬,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天,行军队伍遇到一条河,河面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天上还飘着雪花。没有桥、没有船,只能蹚水过河。河水很深,男人们过河时,衣服都湿透了。
几个十几岁的文工团女孩子正要跟着下水,父亲赶忙拦住,说:“小同志们,今天天气太冷了,如果你们穿着棉衣过河,湿透了又没有可以换的棉衣,会冻病的。按年龄我比你们大好多,我的女儿也比你们大,说句话你们不要见外,我用担架遮着,你们先把棉衣脱下来。我们把你们抬过河,到对岸你们再把湿的单衣服脱下来,换上棉衣,就不会冷了,也不容易冻病。”几个年龄大的女战士不好意思脱棉衣,坚持蹚水过河,真的都冻病了;而听话的小战士换衣服过河,个个安然无恙。她们非常感谢父亲的提醒,父亲对她们说:“其实你们就像我的孩子,你们还年轻,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一定要有个结结实实的身体。”
国民党军队在前面跑,解放军在后面追,前进的速度非常快。父亲他们的担架队走到一座山脚下,隐约看到一个小村庄,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家家锁门闭户,村里看不到人。
好不容易敲开一家大门,家中却只有两位老人,父亲他们说明情况,两位老人才很不情愿地让他们住下。队员们放下担架,有的帮着挑水,有的扫院子。这时父亲听到老头儿悄悄对老太太说:“你要管住嘴,不要多说少道。你不记得那边(国民党)一个大官说,共产党把大闺女小媳妇都抢去。你要说漏嘴,把女儿、媳妇藏的地方说出去,那就坏了。”听到这些,正在忙碌的父亲放下手中的扫把,和颜悦色地对两位老人说:“老哥,你说的这都是国民党造的谣,在我们的家乡河北,都已经解放了,农民分了地,妇女和男人一样,人人有份,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共产党是为咱们穷人打天下的。”两位老人半信半疑地盯着父亲。
父亲继续说:“你也看到了,我们一道的女战士和男人一样,抛家舍业、出生入死的,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她们都是解放脚(把妇女不缠足的叫解放脚)。不像你们这里的女人还是小脚。要是真把你们这里的女人抢去,还得抬着她们走,能行军打仗吗?我们不是自找麻烦吗?请老哥、大嫂放心,不要相信这些谣言。你看我们这些抬担架的,和你们一样,都是庄稼人,是来支援部队的。”
老太太听了,想了想说:“是呀,前些日子,是有些扛枪的年轻人,穿的衣服像你们这个队伍的,说话和气,也是给俺们扫院子、挑水,哪像坏人呢?你们这些抬担架的人也这么好,和他们一样。那我就叫女儿她们别在深山里藏着啦,回家来!”
父亲的担架队一直行进到大别山脚下,用了近11个月的时间,把这支文工团送到了下一站,圆满完成了任务。担架队员返回老家,全村人都欢天喜地庆贺家人平安归来。
父亲离开我们近40年了,国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我想,如果父亲以及那些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奉献过的先辈们,看到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一定会倍感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