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30日
第04版:04

如椽巨笔绘新颜

——海兴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五清”新城见闻

本报记者 郭玉培 本报通讯员 王东 呼萌 张庆

没有名贵的树种,没有华丽的草皮,漫步其间,却能感受到一份质朴、一份惬意。走在海兴县兴融街上,让人对海兴县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里绿树成荫,配套的景观灯、休闲椅让休闲散步的居民有了一个好去处。

类似这条绿道一样投入不大,却实实在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的项目,海兴县近几年完成了不少——投资4000万元实施葫草干沟整治工程;投资4000万元建设地下人防工程;投资3250万元新建6个口袋公园;投资17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15个……没有大拆大建,没有太多的“大手笔”“大场面”,在城市建设大会战中,海兴县更注重的是求实务实、量力而行。

城市建设

规划先行

补齐短板 纵深推进 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理念,海兴县总投资21亿元实施了“六大工程”,持续完善县城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容貌和公共服务水平,精心打造一批城建亮点,推动县城建设由扩规向提质转变,为实现“两创建一巩固”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路网完善工程。投资5.65亿元推进G338北绕城工程,预计年内投资1亿元完成全部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拉大城市发展框架,纾解主城区交通压力;投资6500万元修建海林路、兴达街、兴旺西街、兴业街等道路,城区“七横八纵”路网格局日臻完善;投资1.1亿元实施荣乌高速海兴收费站拓宽改造工程,有效解决高速路上下车拥堵问题。

二是基建提升工程。按照“水织海兴、绿映新城”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县城水系连通提升,投资4000万元实施葫草干沟整治工程,大力改善县城水环境质量,有效解决城区排水难问题;投资4000万元建设地下人防工程;投资3000万元建设立体停车场1处,可容纳320个停车位,建成后将极大便利群众出行。通过打造一批城建名片,有效提升县城承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园林绿化工程。投资3250万元新建口袋公园6个,完成涉及16园5路的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0%,绿地率达39.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平米,县城公园群形成了山、水、树、花、绿地相互衬托、整体协调的格局,为百姓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与绝佳的休闲运动场所。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全县森林覆盖率升至20.2%,积极打造林城相彰、林路相衬、林居相宜的滨海城市。

四是市民宜居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用”的思路,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投资17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15个,改造面积8.2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实施县医院家属院棚户区改造工程,涉及居民平房住宅102户,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海港路小学南侧、京海五期西侧、农机局家属院和义信商厦南侧等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均有序推进,计划年内全部开工。大力推进精品小区建设,碧桂园樾璟台、尚都怡城、沧海艺墅等精品住宅高效推进,县城居民住房条件和聚集力显著提高。

五是服务提质工程。把便民理念、惠民思想、为民情怀融入县城建设中,有效提升县城吸引力和聚集力。实施教育提升和均衡化工程,优化调整布局,完成三中扩建、四小新建,持续改善各级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推进县城内医疗资源互通共享,构建医疗康养融合、多元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慧平安社区全覆盖,促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六是产城融合工程。坚持以工强城、以商兴城、以人旺城,在县城西部津汕高速路口处建设县城工业聚集区,持续完善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完成兴顺街修建和城西110KV变电站等重点项目,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入园企业达56家,有力实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全力打造尚都星广场和义信商厦商圈,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餐饮等服务业,聚集各类商铺200余家,城市经济的潜力和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大学毕业后就回到海兴工作的小林告诉记者,去过其他城市,对家乡就会寄予更高的期望。但大家都知道,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两年,家乡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恰到好处”地“逐步变美”。

“海兴县城市建设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加之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城市建设更应该充分考量自身的承受力,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的地方做起。”海兴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他们统筹兼顾、融合发展,科学制定城市规划,让规划跟着需求走。

城市,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是文明不断繁衍的明珠,吸引着人的聚落,改变着人的生活。规划,则构建着城市的格局,摆布着城市的业态,影响着城市的兴衰,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可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与建设的龙头和抓手。

按照“超前眼光、一流标准、特色鲜明”的要求,海兴县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规格完成“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目前,海兴中心城区现状建成区10.4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海兴县城建设的发展思路为“北扩、南优、西延、东拓”,“北扩”是指向北建设新城区,重点以商业居住、医疗、教育及各项服务设施,打造全新的现代城市组团;“南优”是指优化建成区南部用地布局,整合工业用地,引导工业企业集中;“西延”是指向西延伸发展,利用津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京沪二线高铁站产生的吸引力,在建成区西部集中建设工业园,进一步强化产城融合发展;“东拓”是指向东拓展城市生活区,与苏基镇用地衔接融合发展,在空间上向东与开发区靠拢。通过科学精准的规划设计,严格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的要求,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和谐宜居的美丽海兴。

近年来,海兴县城建设在全省排名均进入前30名,并先后获评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人居环境进步奖、省级洁净城市等称号,今年还成功获评2021年度全省县城建设提质升级工作评价B类样板示范县称号。

“精治”让城市更“精致”

干净是城市的外衣,管理是城市的命脉。自创建全国园林县城和文明县城工作启动以来,海兴县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分片整治市容市貌、持续提升管理水平,让城区的环境不断优化、品位不断提升。

一是强化网格化包联。全力构建覆盖县城全域的网格化包联体系,全县每一个小区、每一条街巷、每一家门店,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护,确保“门前五包”落实到位。坚持晨巡制度常态化,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所有包联单位持续开展常态化巡查、反馈和维护,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有效加强对城市容貌的有力监督与管理。

二是推进专业化保洁。坚持把环境容貌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环卫模式,建立“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精心打造1个精品街区,1条精品街道,3条“四化”街道,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三是实行智能化、常态化监管。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对县城区域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动态监控、应急响应,深入推进私搭乱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等“十乱”清理行动,严格开展交通秩序、居民文明风尚等专项整治行动。目前累计清理摊点乱摆2046处,规范出店经营1889处,清理杂物乱堆813处,整治违规设置广告牌匾121块,清理非法小广告1379处,有效改善县城的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

“无论处于什么时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让城市在‘精治’中变得更‘精致’,都应当是城市管理和服务遵循的重要标尺。”海兴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下半年,他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持续推动县城建设提质升级各项工作,努力打造“五清”新城,全力实现“两创建一巩固”。

2022-09-30 ——海兴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五清”新城见闻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0805.html 1 如椽巨笔绘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