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7日
第02版:02

连翩巧捷说马球

唐代墓室壁上刻着的马球杆

在沧州博物馆二楼历史展厅中,工作人员对一间唐代的圆形墓室进行了等比例复原。此间墓室保存了完整的砖雕砌筑斗拱、柱子、门窗、长桌、扶手椅、灯檠等,其中最惹人注意的是一件体育用具——马球杆。

马球的渊源由于文献记载和文物的不足而众说纷纭,有波斯、中国、印度等众多起源地的说法。但考究可信史料和文物,我们基本能够确定:马球兴于汉,盛于唐,改革完备于宋辽金,衰落绝迹于明清。

东汉曹植的《名都篇》中记载:“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诗文所描述的正是汉代京都少年打马球的情景。汉代马球主要集中在军队和民间节日中开展,这主要是由于国力强盛且战争频发,使得马匹数量和质量迅速提高,各类马具也日趋完善,为马球运动开展打下了基础。又因为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为锻炼骑术,马球在军中大规模开展起来。

唐代是马球运动的鼎盛时期。史料中记载了唐朝十余位皇帝“球迷”的故事,如《新唐书·穆宗纪》中“击鞠于麟德殿”,《旧唐书·敬宗纪》中“击球于飞龙院”,《新唐书·郑珣瑜传附郑裔绰传》中“宣宗初……天子击球”等。女子也参与马球运动,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中记载:“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球。”花蕊夫人《宫词》中说:“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就连士子文人中也有很多马球高手,《唐摭言》记载:乾符四年,神策军将士抢占新科进士球场,刘覃下场对战,打败了神策军,以致神策军羞愧之下让出了球场。

宋代马球进一步发展。一是比赛规则上比唐代更加完善,出现了大打与小打并存的局面,规定了双方比赛人数的对等性;二是马球此时对抗性、竞技性减弱,成为百姓在“瓦舍观赏”的娱乐项目;三是出现了民间马球组织——“打球社”,与今日的球类联赛类似。与宋同时期的辽、金政权,马球同样盛行。由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生活和文化特点,辽金马球主要用于军事方面,作为锻炼战士骑术和保持民族彪悍传统的一种手段,并将马球列入科举考试的项目。

明清马球开始衰落直至消失。一方面是由于马政衰败,马匹数量减少。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时,朝廷的监苑牧马还能常年保持数万匹。至弘治末年,马匹数骤减,仅存2280匹。同时,为了巩固中央政府的统治,明代颁布了较为严苛的养马禁令,清朝颁布“禁武令”,都使得民间尚武之风锐减。再加上理学兴盛,使得社会的主流思潮不主张进行有竞争性、对抗性的马球运动。

马在中国古代一直是重要且昂贵的军备物资,马球兴盛之时,基本上也都是国力强盛、民风彪悍、军力强悍的时代。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体育项目,马球运动在今时今日对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尚武精神方面,仍有可供挖掘的巨大潜力。 吕庆元

2022-10-0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1084.html 1 连翩巧捷说马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