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 萍 本报通讯员 崔 霞 王昱鑫
记者日前在吴桥县梁集镇卢家庙村看到,一片花生田里,大型花生起果机正在作业,一片片沾着新鲜泥土的饱满花生一股脑地被“拱”了出来。看着这丰收的花生,村民翟洪瑞乐开了花。现场6台大型花生起果机联合作业,他的500亩花生不到一天就收获完毕。
“我这是第一年试种,种子有人提供,技术有人指导,播种、收获时有大型机械全程操作,省心省力,收成还高。”翟洪瑞能有好收成,得益于吴桥县探索推出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村社共建”项目。“村社共建”项目由吴桥县供销社提出具体托管计划,党支部带头,村“两委”干部配合,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每个村流转农户耕地至少300亩,明确耕地保护补贴价,并向村集体、农民倾斜利益分配。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村集体流转土地后交由吴桥供销农服公司统一管理,托管公司按照每亩30元的标准支付村集体管理费;在土地托管过程中,由供销农服公司提供土地流转金、种子、化肥、农药、机械费、作业零工费等一切周转费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生产队长或村“两委”推荐生产队长进行种植管理,同时优先使用本村的农机和零工,确保一体化推进村强民富。
“县供销社负责统揽‘大盘子’,农服公司负责斟满‘小杯子’,村级组织负责用好‘长筷子’,环环相扣、各负其责、整体推进。村‘两委’细化工作措施,生产队长实施各项生产管理任务,确保项目推得动、铺得开、落得实。”吴桥县供销社有关负责人说,像翟洪瑞这样的种植户,从花生品种引进、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农服公司都给予大力支持。
据翟洪瑞介绍,今年他种植的优质品种“花育23”,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亩均增收75公斤左右,一亩地能收400余公斤干果,而且都是供销社的订单,不愁销路,亩产毛收入在3000块钱左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吴桥县抢抓机遇,把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化种植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村社共建”项目,引导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等,进行特色种植、规模化种植,在实现农户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吴桥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的“村社共建”项目将进一步增加土地流转面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壮大农业特色种植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