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第02版:02

坚守路桥一线的筑路人

——记沧州交发集团路桥一分公司老工长张树清

本报记者 郭玉培 本报通讯员 王雯文

307国道沧州段改扩建、104国道沧州段改扩建、京沪高速公路沧州开发区收费站改扩建……一条条干线公路上,都留下了沧州交发集团路桥一分公司老工长张树清奔波的脚印和汗水。

今年48岁的张树清已在路桥一分公司整整工作了28年,可以说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路桥事业。1998年,307国道沧州段改扩建,张树清任项目现场工长。那时候,修路用的石料都是直接堆放在工地上。附近有的村民开着拖拉机到工地偷拿石料。“工程上的每一块石料都是国有资产,怎么能让人随便拿走?”张树清发现后便天天到现场查看。有一次,他发现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偷拿,立即跑过去制止。几个年轻人见张树清身材瘦弱,抄起手中的铁锹冲着他就要动手。幸亏工地上几位同事及时赶来,张树清才没有被打。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树清说:“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工地上的石料是公司财产,我得捍卫公司的利益。”

一本图纸、一卷皮尺、一套检测工具,是张树清的标配。28年来,只要有工程施工,张树清每天清晨都会围着施工现场转,严格落实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在每个作业面,他都会安排好施工进度,叮嘱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准备,熟悉图纸,做好防护;在施工中,他带着技术员认真细致检查关键部位,在施工条件变化时及时补充交底、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总结经验、敢为善为,是许多同事对张树清的评价。为了把好施工技术关、安全关,张树清坚持“眼见为实”。他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检查,不放过一处细节。他说,只有亲眼看到,才能发现问题,不让每一个路段“带病”交付。

酷暑季节,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但为抢工期、保安全,在高温天气里,张树清为施工人员调整作息时间,而自己却坚持,每天早上5时出发上道作业,一直到晚上近8时才回到项目部里吃晚饭。“夏天铺路最好,越热越美。”张树清说,高温天气是路面修缮的“黄金期”,天气越热,沥青的性能越好,修补出来的路面就越平整牢固。然而,夏天扑面而来的热浪令人眩晕,为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张树清带领施工人员挥汗如雨,以更快的节奏和方式不辞辛苦地工作着,一天下来,他们的衣衫不知被汗水湿透几回,又被烈日晒干几次,等回到项目部后,衣衫上看见的是汗渍汗碱的痕迹,俨然一幅“山水画”。

沧州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曹艳明说:“张树清的敬业与乐观,感染着公司的每一个人,他的认真与执着也鞭策着我们整个团队更要走稳、走远、走好。”

“现在我们的公路建设迎来了一个大步跨越的时期,不远的将来,沧州一定会建成更多更好更宽的公路,再创沧州公路干线发展建设的新辉煌。”张树清对沧州公路建设事业充满了期待。

2022-10-10 ——记沧州交发集团路桥一分公司老工长张树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1232.html 1 坚守路桥一线的筑路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