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第04版:04

创新赋能勇前行 扬帆奋进势如潮

——东光县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巡礼

牛健存 魏志广 崔建伟 尹 晶 摄影报道

运河之畔,京津南麓,满是花果林木青翠的画卷,时刻跳动着绿色崛起的脉搏;

秋之东光,神韵灵秀,处处升腾着创新发展的生机,重点项目建设热潮如火如荼;

奋进新时代,不负韶华,项目推进、营商环境、民生实事中,展现着干事拼搏进取的劲头。

位于致远大街北侧总投资10亿元、占地193亩的新农利合智慧农商城项目主体建设,正在紧张施工;

在京南科技示范园东区内,河北朗拓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湿式静电除尘器项目、团结纺织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棉纱项目、东光县北星纸塑包装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塑料包装袋项目等项目集体开工;

位于南霞口镇投资3.5亿元的久合模具年产6000吨新能源汽车冲压模具项目、投资1.6亿元的盟拓钢结构年产装配式钢结构30000吨项目,“拿地即开工”……

连日来,在东光县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抢抓时间节点,加班加点紧张施工,到处呈现出“创新赋 能、扬帆奋进”的建设热潮。

东光县地处沧州、衡水与德州三个城市的交界地,下辖8镇1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共有447个村、总人口34万,面积达710平方公里。近年来,东光县先后被授予“国家园林县城”“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河北省卫生县城”“河北省双拥模范县”“中医药强县”“河北品牌建设典范县”“河北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称号,获评《小康》杂志“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被授予“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县”“2021年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2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具投资价值县”等称号。

“东光经验”被《河北省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刊发并抄报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考核验收。

今年以来,东光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县开展的五项联动监督统一安排,以主动接受各级人大监督为契机,聚焦监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勠力实干。他们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关键,重点项目,重点攻坚,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战略实施,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1

站高谋远,引得重大项目“东光聚合”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和发展的支撑。东光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立县、项目强县”不动摇,精准聚焦“促招商、抓项目、扩投资”,在重点项目推进上持续发力、在要素保障上精准有效。

县领导牵头抓总,带头抓政策研究、项目谋划、前期推进、向上对接、招商引资;县直部门、乡镇社区主要负责人抓情况掌握、环境营造、矛盾处理、组织推进。

2022年,东光县共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35个。其中,省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15.7亿元。市重点项目29个,全市排名第3,总投资89.78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全部开工。省重点前期储备项目3个,全市排名第4,总投资113.5亿元。市重点前期储备项目19个,全市排名第3,总投资37.91亿元。

东光县各部门抓牢招商意识,抓实招商责任,打破常规,多措并举,通过开展一系列宽领域、多层次、密集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项目。其中,东光经济开发区几个重点项目,成为招商引资工作最耀眼的“明珠”。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东光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明确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抓住项目运作这一关键,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目前,两个10亿元以上重大的好项目、大项目相继落地东光,为全县经济发展点燃了新引擎:总投资10亿元、占地193亩的新农利合智慧农商城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占地50亩的一期主体正在建设,主要包括水果、蔬菜、水产肉类冻品交易区、电商大厦、冷链物流区等;总投资18.3亿元的彩客公司磷酸铁扩建项目,将现有年产3万吨磷酸铁扩建至年产3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年内完成,年产磷酸铁6万吨。河北彩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于8月底在新三板挂牌,明年实现北交所主板上市。

另外,1至8月份,新开工入统的140个项目也在快马加鞭。这批项目总投资61.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0.5亿元。

东光县发改局负责同志表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确保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

平台有力,汇聚项目建设“东光力量”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项目。今年以来,东光县紧紧围绕“把经济搞上去”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支撑,切实在提升项目质量、优化服务环境、破解制约难题上下功夫,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支撑。东光县坚持领导招商、“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擂台赛”。1至8月份,在谈项目38个,总投资38.59亿元;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18.37亿元;落地项目3个,总投资9.6亿元;投产项目3个,总投资10.44亿元。

二是强化土地支撑。持续开展“土地唤醒”行动,通过腾地征迁一批、合作重组一批、提升改造一批、收储出让一批等方式,拓展用地空间。近年来,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工业用地600余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700多亩,完成报批工业土地3400亩。今年以来,出让工业用地总面积232亩,确保重点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三是强化园区支撑。以创建千亿园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园区能级提升,近两年,累计投资2.75亿元实施园区道路管网、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衡沧500千伏和东光北220千伏两座变电站顺利完工投入运营,京南科技示范园、包装机械产业园A区和B区、双高科技示范园、堡北园区、于桥塑包园区等六座产业新城拔地而起,“一区九园”日新月异。

四是强化金融支撑。对通过规委会项目,实行一次授信,可享受最高上浮不超过50%贷款利率政策;与沧州金控公司合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深化与建行合作,上半年发放企业贷款2.8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贷款和融资难题。

3

改革提效,展示项目建设“东光速度”

奋战涛声壮,跨越征程急。为了掀起重点项目建设热潮,今年以来,东光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一条龙”服务、“并联审批”等举措,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东光县快速推进重点项目进场,成效突出。

一是坚持专班推进。成立项目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土地保障、项目入统、督导检查等10个工作专班,分别由资规局、住建局、行政审批局、开发区等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专班长,各牵头部门同步推进,打造全县“一盘棋”格局。各专班在抓实本领域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协调联动,做到拧扣推进、闭环管理、“一条龙”服务,助推项目高质量落地。

二是推行并联审批。充分借鉴工程管理模式,重组工作流程,实施挂图作战,编制《东光县标准地出让环节及时间节点总览图》,将土地收储、规划设计和登记发证全过程划分为23个环节,并联推进,土地出让审批时限由52天压缩至39天。编制《东光县新落地工业项目手续推进横道图》,梳理审批事项,将串联推进改变为并联推进,施工许可审批时限由150天压缩至39天。河北众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年产除雾器1500台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4天,创造了项目审批“东光速度”。

三是探索容缺受理。在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项目审批实行“容缺受理”。利用土地挂网的时间差,对拟落地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环境影响、人防等事项进行预审,完成全部审批流程,并出具《预审合格证明》,确保实现“拿地即开工”。强化绿色施工,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省市重点项目纳入清单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

四是实施联合验收。针对竣工验收阶段涉及事项多、报批部门不同、申报资料繁杂等问题,由行政审批会同住建、资规等部门,按照“协调联动、职责明晰、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竣工验收模式,对工业项目开展上门联合验收,确保实现“竣工即投产”,东光县加快项目落地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

4

建制破阻,传递项目建设“东光温度”

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东光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氛围、投入和效果明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一是实施领导包联。制定了《东光县2022年县级领导包联省、市重点项目方案》,健全了一个项目、一位负责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从项目摘牌、手续办理、建设施工、竣工投产等环节实施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二是实行集中办公。县里将企业家请进县委、县政府会议室,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面对面精准对接,企业家当场提出问题,县级领导当场调度研究,明确责任单位,限时办结,有效破解项目建设中的梗、阻、堵问题1300余个。

三是开展一线观摩。倡导“到问题现场去”推动工作,县四大班子、项目包联人定期到项目现场集中观摩调度,围绕“承诺签订、银行授信、钢构预定、施工合同”等重点要素,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和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

5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项目落地“东光脊梁”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东光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目标,举全县之力持续解决重大项目与企业的“急难愁盼”,推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加完善,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助推全县经济再提升,努力打造全域美丽、全方位发展、全民共享的生态县。

一是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重点,打造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民企发展。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切实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等要素保障。积极搭建企业用工与求职者就业平台,线上线下为105家企业发布用工需求,提供各类工作岗位4610余个;对接企业794家,个体经商户818家,累计授信5.47亿元;落实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和留抵退税政策,前五个月支持政策退税减税缓税1.5亿元;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开展“百家院校进东光”活动,连续举办两届“中国东光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百余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150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实现有效对接,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落实“智汇沧州”各项举措,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确保人才来得了,留得住。

二是以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为重点,打造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创新“政银合作模式”、推广“云窗办照”掌上办等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截至目前,全县市场主体净增1041户。建设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组建“县委书记、县长企业家直通车办公室”,搭建“一站式、便捷式、解难式”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题630余个。升级打造税务服务企业直通车,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政策速递”。完善企业诉求快速解决机制,保证企业合理诉求3日内办结。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完成行政服务大厅便民提升,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三是以建设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为重点,打造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县里建设公开透明法治环境,坚持依法行政、阳光执法,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监管机制;在项目审批各个环节,重点排查整治推拖等靠、推诿扯皮、敷衍了事等行为,扫清阻碍项目建设的作风顽疾。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依法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发挥法官联系人机制,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为企业进行法制公益体检。强化风险预判,排查纠纷隐患,今年以来,线上线下联系企业447次,法律咨询436次,法律宣传194次,制定司法建议22条、诉前化解17条。全面治理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每季度对全县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进行一次排查。

四是以建设践诺守约的信用环境为重点,打造环境最优的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双公示”工作,制定《东光县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措施—事项清单》,为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提质增效。加大诚实守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传播手段推送征信宣传知识,开展专题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健全政府践约守诺机制,制定《东光县关于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竞争有序、服务高效的营商环境。

6

关注民生,人民更加热爱“幸福东光”

东光县在增进民生福祉、彰显高质量发展幸福东光上,坚持把民生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办好民生实事,通过有温度的民生项目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改善民生是住建工作的第一要务。县住建局负责同志告诉笔者,他们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住建工作两手抓、两促进,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住建短板,强化责任担当,致力于在居民幸福指数上实现新突破。

截至目前,县住建局完成危旧管网改造19公里;结合拆违拆建、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等零碎空间,采取见缝插绿、空地补绿等措施,新建致远大街、百合游园、青年路北段游园等5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9300平方米;建设公共停车位797个;在新一中院外、东化西区东北角、县医院西南角、农贸市场、颐翠园东侧路南、普照大街西首、惠民路南侧等位置建设16座公共厕所;对城区24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对26条背街小巷硬化、量化、排水等提升改造;对城东和城北的两个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城区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已实现“水洗机扫”全覆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生机勃发的东光县,连续打响八轮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新开工项目532个,总投资366亿元。包装和装备制造产业园、京南科技示范园等6个现代化产业园区拔地而起。

一座座标准化厂房赫然而起,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投入使用,一件件高质量产品畅销全国乃至海外……人们心中凝聚着丰收的热望,城乡建设迈出铿锵的步伐……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全县上下同心同德,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自己的速度与激情推动一个个重点项目加速前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看,东光大地,正释放着这方热土奋勇向前的强大能量,在城乡沃野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2022-10-11 ——东光县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巡礼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1322.html 1 创新赋能勇前行 扬帆奋进势如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