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第06版:06

张家茶馆不卖茶

在老沧州城,出了南门最热闹的莫过于牛市街、大集。从清末到1960年代,在牛市街南头、大集的西北侧,曾有家茶馆。茶馆里不卖茶,卖的是开水,这户张姓人家也因忠厚朴实、童叟无欺,在附近留下了好名声——

左三为张宝安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泥土砌的灶台上,墩着一口又大又圆的铁锅,热腾腾的蒸汽从锅盖边儿缓缓升起。“水开了……”随着一声吆喝,七八个铁壶里被灌满了开水。水汽氤氲,茶馆里顷刻间人流涌动,人们拎着水壶、茶杯来排队打水,“吸溜”声此起彼伏。水汽、茶香缓缓弥漫张家茶馆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张志刚儿时的记忆,也是张家几代人用心守护的老行当。

到了68岁的张志刚这一代,茶馆的辉煌已成往事,但运河记忆从未远去。

“人们的生活与大运河密不可分,依托大运河而形成的烟火气,已经深深融入两岸居民的生活中。”张志刚说。

依河而生老茶馆

曾几何时,沧州运河各大码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从正月十六“遛百病”、早春“开河鲜”到端午节“斗龙舟”;从中元节“放河灯”、秋天赛菊到寒冬腊月“藏冰”……在张志刚的心里,运河既是母亲河,也充满了人文气息,河湾深处,诗意弥漫。

“牛市街是南门外的第一条街,因养牛、卖牛的人多而得名,也是南门外最热闹的街道。”张志刚说,解放桥过去是一座木桥,桥西侧为菜市口,桥东为牛市街。

那时的沧州百姓,衣食住行几乎都和运河相关,饮水更是离不开运河,担水卖水,便成了一种职业。家中有年轻劳力的,可以自己去挑水,但大多数人都要找“卖水人”买水吃、用。

张志刚回忆,自家的茶馆就在牛市街南头、大集西北侧。名字叫张家茶馆,但不卖茶,卖的是开水。

“早些年,普通人家买不起煤,就连柴火都得省着用。烧热水,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奢侈。”他说,之所以不卖茶,主要是茶叶进货麻烦,家中无人前去。而且,过去卖水的铺子不叫“水铺”,而叫茶馆。

于是,便衍生出了卖开水的行当。水,是运河里挑上来的水。运水,则是用木质的“大嘴子”车。比起用肩膀一担一担地挑水,简易的木质水车容量能达到30升,推送起来也更加方便。

张家茶馆于清末开张营业,主要由张志刚的二爷爷张宝升打理,但也是整个家族的营生。

茶馆由3间房组成,茶馆北面有条胡同,住的都是张家人。全家老少整日围着茶馆转,有的挑水,有的烧水、灌水,还有的算账、招呼客人。

“每天早上,二爷爷在茶馆门口喊一嗓子‘水开了’,不大的胡同里,人们便鱼贯而出,来茶馆排队打水。‘一个大子’一壶水。”他说,最热闹的要数赶大集时。四里八乡的百姓背着粗布褡裢,里面除了钱就是粮食。饿了,就拿出块玉米饼子,再到张家茶馆买碗开水,一块一块泡入水中,伴着腾腾热汽,就是一顿美味的餐食。

如果想喝茶水,也可以自带茶叶来茶馆冲泡。

遥想当年,茶馆里,家长里短,浓浓乡音随着水汽弥漫开来,对于忙碌的百姓们来说,时间久了,张家茶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打上一壶开水,这一天才算真正开始。

凛凛武者豪侠风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通了自来水,茶馆也日渐式微。1962年,张家茶馆正式关门歇业。然而,张家的传奇故事却依然在延续。

南门外的张家,除了茶馆远近闻名,还有张家人对武术的热爱与传承。尤其是张志刚的爷爷张宝安。

张志刚一直珍藏着爷爷的3张照片。照片中的张宝安,无论是与人过招,还是正襟端坐,银色长髯永远飘在胸前。

谈起爷爷的点点滴滴,张志刚不禁感慨万千。

张宝安年幼时,便跟随舅父、沧州武术名家马云龙学习滑拳、查拳。大6岁的王子平是他师兄。后来,他又拜武术名家王振鹏为师学习滑拳,从此深得查滑精要。

“爷爷一不会种地,二不会经商,一辈子就爱武术。他还精通少林、燕青、太极、六合、八极、太祖等。”他说。

民国初年,张宝安在沧县县立小学(今运河区回民小学)任武术教师,因武艺超群,曾被举荐到曹锟国术馆,也曾与师兄王子平一同去南京国术馆授艺。抗日战争时期,任傅作义警卫团武术教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大儿子被日本人抓走了,一直生死不明;二儿子为抗日参加国民党,后来在淮海战役中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才父子相见。张宝安辗转来到济南,在济南镖局任职,渐渐声名大振,江湖美誉“安公走镖,路路皆通”。新中国成立后,张宝安回到沧州,习武之余,还做接骨医生。

1953年,沧州市组队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张宝安被任命为领队。这次比赛,他收获很大。一是女儿张淑祯获得武术比赛女子第一名;二是与师兄王子平久别重逢。王子平赞赏他德艺双馨,亲自为他写下“南山擒猛虎,北海伏蛟龙”,这也是王子平为沧州籍武术家题写的唯一一幅书法作品。从少年到白头,二人是一生的挚友。

1962年,沧州市政府成立武术研究室,张宝安被委以主任之职,担负起弘扬沧州武术的重任,整理、挖掘沧州传统武术。

坚守武艺几代人

武者的正义凛然、宽厚仁爱等,在张家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次,张宝安看到一个流浪孩子,细问之下才得知,孩子是吴桥人,战乱之中父母双亡,四处乞讨为生。张宝安收留了他,教他武艺,帮他成家。

解放战争时期,张宝安就曾以张家茶馆为掩护,带领全家担负起沧州至天津地下情报的联络工作,掩护过多位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市委领导专门找到张宝安,委以沧州武术传承发扬的重任。

张宝安的两个儿子张秉文、张秉武从小耳濡目染,心怀正义,曾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儿子张秉武的妻子与其姐姐乔装打扮成乞丐,经常秘密地为我党传递情报。姐妹俩行事果敢,在建国街一带很有威望。

到了张志刚这一代,依然选择从军。他小时候跟随爷爷练武,因武艺出众,15岁就被特招为少数民族士兵。1971年,他随部队开赴祖国北疆,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失去了左眼。张志刚一生热爱武术,年逾古稀,依然义务授徒。

为了传承爷爷的武术精神,张志刚和儿子翻阅了家传古籍,精心复刻出爷爷曾经使用过的十八般兵器,摆满了他的小院和西厢房。

如今,张志刚的儿子、孙子坚持习武,他们身怀查、滑、六合、太祖等多门武艺,在许多国内外大赛上展露英姿。

大运河通航了,张志刚和家人泛舟水上,脑海里,浮想起老一辈依河而居的一幕幕情景——那个喧嚣热闹、充满烟火气息的茶馆;那个嗜武如命、为弘扬武术文化奉献一生的老者;那些运河边的童年记忆……随着运河滔滔流水,绵延不绝。

2022-10-11 在老沧州城,出了南门最热闹的莫过于牛市街、大集。从清末到1960年代,在牛市街南头、大集的西北侧,曾有家茶馆。茶馆里不卖茶,卖的是开水,这户张姓人家也因忠厚朴实、童叟无欺,在附近留下了好名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1328.html 1 张家茶馆不卖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