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梦鹤
走进河间市诗经村镇东诗经村,醒目的“红白事制度”“红白理事会章程”引人注目。不放鞭点炮,只限家族主要亲属穿孝;不表演歌舞、舞狮、杂技;不摆酒席,只限于大锅菜……从吃到用,每一条都规定得明明白白,让丧葬操办有标准可依。
“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丧事的操办标准越来越高,不少丧事成了陈规陋习蔓延滋生的土壤。”说起东诗经村移风易俗的缘由,村党支部书记王双海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前几年,条件好的户家,办场白事得花个三五万元,更有甚者,上不封顶,怎么热闹怎么来,怎么好看怎么办。“其实绝大多数人不愿意这样浪费,但碍于人情面子只能随波逐流。”
愈演愈烈的攀比风气,让村民们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枷锁。针对这一情况,在河间市委、市政府组织下,东诗经村“两委”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制度,坚持节俭理事。
为了让“白事简办,文明丧葬”深入到每位村民的心中,东诗经村不仅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还多次组织学习交流会,结合村规民约宣传移风易俗,引导村民们主动转变观念,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
“孝敬父母,就要在父母健在时去做,让老人过得舒心。不要等到父母过世了,再大操大办,那样的做法,不是真心尽孝。”空闲时间,红白理事会成员还串巷入户,宣传移风易俗的同时,提倡厚养薄葬,鼓励村民们在老人生前多尽孝。
村民于金辉,在公公生病卧床时,照顾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伺候老人直至善终,被评为十佳好儿媳……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让孝心孝行扎根在了东诗经村百姓的心中。
不懈倡导移风易俗,给村民们提供更贴心、更方便的人性化丧葬服务,东诗经村还不断完善村内公墓管理。
公墓内,坟冢并不多,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墓穴和灵堂。村民们举行祭祀活动,也是在指定地点。这几年,东诗经村更加提倡文明祭祀,不少人已开始献花表达哀思。
“接下来,我们还将从墓地的建造标准、使用管理等环节继续完善,大力推动绿色公墓建设,引导大伙儿用更加文明生态的方式进行殡葬活动。”王双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