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我市各地秋粮陆续收获,冬小麦进入备耕备播关键时期。今年冬小麦如何播种?需要注意哪些技术?为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以下技术建议。
首先,要根据本地生态条件、地力、生产水平和不同品种近年来对重要灾害的抗逆表现,选择兼顾抗旱、抗寒、抗病、抗倒等抗性的适宜品种。同时,要注意做好种子处理,选用适宜种衣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尤其注意,药剂拌种包衣要均匀,在播种前1周内进行,阴干晾种。部分优质强筋麦对戊唑醇表现敏感,尽量选择其他药剂。
播种时,要坚持“四适”原则。一是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是确定合理播量的前提。从播种到越冬前的活动积温要达到500℃至600℃,小麦个体长势达到主茎叶5至6片、株茎数3至5个的壮苗标准。二是适量播种。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亩基本苗在25万至30万间,超出适期范围后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但最多不宜超过45万。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出苗率,结合播期准确计算播量。三是适墒播种。足墒播种是确保小麦一播全苗的关键技术,也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底墒充足时,可趁墒播种。四是适深播种。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广机械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缩距匀播等播种方式。推广采用小于等于15厘米的等行距全密种植形式精细播种,播深4厘米左右,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
此外,还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土壤基础养分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用量与合理配比,杜绝盲目乱用、多用肥料,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按照全国小麦产区氮肥定额用量(试行)要求,亩总施氮不高于19公斤,推荐施用14至16公斤。推广深松旋耕分层施肥一体化技术,适当增施底肥,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争取春季管理主动。提倡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可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