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第05版:05

《积善堂记》上善若水

张春景

长卷局部

先民逐水而居、尊水为上善,不仅仅印证了水乃万物之源,且水善相通。沧海桑田,几多轮回,便催生了沧州运河畔一户孙姓人家的善行传奇。

《沧州志》载称“国朝平定之初,关外之民尽徙内郡”。孙氏成甫由山西怀来逢诏占籍河间沧州之孝友乡,并在沧州府衙近处傍古运河辟地构庐舍,垦田力耕,树桑莳蔬果,早暮经营,靠勤劳富裕致“孙半城”。他性素和,厚居邻,笃行善道。邻里贫不自给,孙成甫倾囊相助,死丧疾病,则力扶持之,达千余人,被乡邻尊为长者,善誉四方。他言传身教于后人,故此,孙氏世多行善积德之辈。

善是流动的,若水,漫延开来可润泽万物,成一片福田。善亦是永恒的,似路,铺展可通达无极,乃至人心。

请名人雅士为自家厅堂题写匾额乃明清之流风。孙成甫之子孙敬,是读书入仕的“五品郎官”,宦迹功业虽平,但承传善行孝道,将其家旧有厅堂作为宴友之所,后以“奉亲”,言称“积善”,未正式命名,也无匾额。他通过上司熊本诚,请托翰林大学士曾棨为该堂题词。曾氏感孙氏前辈乐善好施之德行,遂题名“积善堂”,取《周易》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

曾棨系明永乐二年状元,世称“江西才子”,曾任《永乐大典》总编纂,善饮好书。在这位侍从近臣的引领下,历经明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43位达官显贵争遗诗赋以赞颂,成就了闻名于世的《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积善堂记〉》。

赫然其中不得不提及的是号称“黑衣宰相”的逃虚老人姚广孝,颇有争议的双面人,竟然在善的感召下题赠积善堂……

其时,响应者有贤相“三杨”、二沈兄弟和曾启、陈循、李骐、曾鹤龄、萧时中5位状元,名宿墨宝,泱泱大观,不啻为一场善行盛宴,可呈沧州古运河畔一时风景。手卷以善为媒,集大明大儒阁僚之风雅,国内罕见,实沧州旷古之珍品。

《积善堂记》沐600年风霜雪雨竟无恙,一只手向另一只手传递的过程是伴随着烟火气的,又何偿不是家族善行的福报?孙氏家族对手卷保管传承立下了“非请勿动,防潮防虫,四季恒温”的规矩。明清以来世事多变,积善堂孙氏后人离沧南下至王寺村,入清后又经历了太平军过沧州、倭寇入侵、军阀混战等变迁,独《积善堂记》得以幸存而墨色如故。

孙氏后裔、古文学研究泰斗、北大教授楷第先生功不可没。同执黄侃1927年在手卷跋:“丁卯四年朔,蕲州后学黄侃敬观。”由此推算,手卷在孙楷第家至少保管了84年。

上世纪60年代初,郭沫若闻知《积善堂记》中有曾棨、姚广孝手迹,非常乐见,孙楷第夫妇便携手卷到郭沫若家请其展看。郭老细致阅览后连连称奇叫绝,还让在场的《光明日报》记者将手卷拍摄下来,赠予孙家留存至今。

《积善堂记》数次历险。一次是1943年元旦,孙楷第到沈兼士家拜年,被蹲守抓捕沈先生的日本宪兵逮捕、关押。孙楷第被捕,急坏了孙家人,积善堂手卷恐怕不保。后来日本人抓捕沈先生失败后,不得不将同案人释放,积善堂手卷有惊无险。再就是后来孙先生将《积善堂记》手卷上交,直到后来落实政策才完璧归赵。

盛世多义举,善根自流芳。终于,孙氏后人遵楷第先生遗嘱又经同乡著名作家王蒙奔波,《积善堂记》手卷被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宝收藏。孙氏族人将所得200万元奖金捐赠建成王寺村希望小学。

喜得长卷(复制品)瞻览,带给我的是一种无尽感,它不是一览无余的,而只能一节节展开,一段段观看,像运河风景,跌宕起伏,又意境非凡。

一纸长卷的奇遇犹如蜿蜒曲折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于家于国,善之光织就的仅仅是一件跨越时空的文物吗?!

2022-10-20 张春景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2121.html 1 《积善堂记》上善若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