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社区负责协助扫楼、医护辅助、核酸检测、垃圾清运以及其他上门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接触过程防护。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门铃、服务对象私人物品等物体表面后,要及时进行手消毒。尤其是乘坐电梯时,要注意同乘人数,避免拥挤。
扫楼过程防护。协助扫楼的志愿者,建议穿戴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一次性手套、工作帽及防水工作鞋、防护面屏或护目镜等防护用具,并规范穿脱。
最后一米防护。将物资放置在居民住宅门口固定存放处(箱子、筐、篮子等),尽量避免进入隔离人员家中或与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避免碰触居民门把手,确有需要与居民接触,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
组织采样防护。核酸检测志愿者在采样操作区辅助时应穿戴与医务人员同等级的个人防护用品;其他核酸检测协助志愿者(如扫码登记等)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N95或KN95级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一次性手套、工作帽及防水工作鞋、防护面屏或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医废处理防护。医疗垃圾袋盛装量不宜超过3/4。打包医疗垃圾应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一次性手套、鞋套,根据需要穿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打包时动作轻柔,避免垃圾袋充气,采用“鹅颈结”捆扎。“鹅颈结”捆扎方法为:扭转袋口、牢固扭转后对折、紧握已扭转部位、封扎带套在医疗废物袋翻折下位、封扎带拉紧形成有效密封。
结束志愿服务任务后,建议更换口罩、手套,以免带回家中。脱卸手套、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均应放入医疗废弃物袋,同时由专人收好相关服务物资,收整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回家后,可将外套挂到通风处,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有条件的话可以洗头洗澡。
韩学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