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1日
第05版:05

让老手艺历久弥新

□ 北 思

端坐桌前,手握工具,在一块木头上精雕细琢,活灵活现的面花模子便呈现在眼前。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二庄镇高官庄中心学校课堂上,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传承人高勇一次次为孩子们传授技艺。

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师,又是渤海新区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传承人,高勇担当起了传承非遗文化的重任。学校开设此特色课程两年后,部分孩子已掌握了基本方法,能够独立雕刻面花模子。学校特色课程融入了非遗文化,让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得到极大传承。

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技艺进课堂等文化活动的开展,沧州很多孩子都学了一两项“手艺”。沧州市运河区凤凰城小学的孩子们学会了刻纸,刻出红红火火的“福”字、“喜”字,装扮房屋、院落;泊头市文庙镇中学的孩子们喜欢上了泥塑,他们把一块泥巴,捏刻、涂色、烧制,感受传统手工制作的乐趣;沧县纸房头镇李二庄村的孩子们迷上了木板大鼓,有说有唱,声情并茂,将传统曲艺带到了坊间……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传统技艺又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多年兴衰变迁后,很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正如一位手工技艺传承人的困扰:原本家族手艺传男不传女,而且到了她这一代,机械化已形成规模,很多年轻人都去了现代化工厂,如何将手工技艺传承下去,成为难题。

如今,文化和教育部门把传统技艺搬进了课堂,一方面,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学习传统技艺,了解了沧州的地域文化,提升了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守护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怀,将传统文化和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沧州的非遗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手艺和技艺层出不穷。相信有了校园这个大舞台,再加上多种渠道的展示和传播,这些古老的技艺一定会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2022-11-01 □ 北 思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3214.html 1 让老手艺历久弥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