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4日
第05版:05

王英:

一个人的红色寻访之旅

李家伟 杨静然

◀与93岁的老英雄杨树森在一起。(资料片)

▲在乌鲁木齐拜访98岁的老英雄刘志刚。(资料片)

王英患病后,寻访92岁的老英雄曹树森。(资料片)

10月20日,王英梳头时发现,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她想起前些天在医院化疗时病友说的话,虽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一头长发要离开自己时,仍心疼不已。

王英,52岁,献县人,人们更多知道的是她的笔名“王小丫”。4年前,当她决定要寻访回民支队的英雄事迹、留下一部书时,她也没想到自己踏上的,是如此漫长、艰难,却又让她无法割舍的一个人的“长征”路。

要为英雄们写一本书

王英是在40岁的时候提笔创作的。在此之前,她喜欢看书、写作,但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作家。直到那次,在一本文学期刊上看到一则面向全国的征文启事,不知怎么就激起了她的创作欲望。那次大赛上,她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

从此,王英频频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收获果实,她的作品也多次入选各种散文选本。

2018年8月,王英参加鲁迅文学院河北作家班的学习,参与了一个创作计划——由8位作家分别去写8位英雄。因她家是献县的,所以顺理成章,得到了采写马本斋英雄事迹的任务。

“歌颂家乡英雄,是你的责任和义务。”这句话不仅让王英承担下了这个任务,更让她选择了一项没人要求她去做、但她觉得自己不能不做的事情——寻访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回民支队的老战士,寻访那段历史的知情人。

在搜集冀中回民支队各种资料的过程中,王英发现,那些与马本斋并肩战斗的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他们的事迹、他们的面容,越来越清晰地映现在她的脑海里,“马旋风”“马老虎”“马小宝”“小球儿”“金钩儿”“老懵”……单从战友们给彼此取的绰号里,似乎就能看到一位位性格迥异、饱满鲜活的英雄人物。

另外,王英从史料中获知,还有一支渤海回民支队,同样英勇善战。这两支回民支队涌现出的令人动容的英雄壮举,一次次震撼着她。

凭借着激情与热血,王英作出决定——为这些英雄写本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去倾听、去记录、去感受。让英雄们的名字和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能以一本书的形式,留存于世,留给后代子孙。

她也没想到,接下来要做的,除了激情与热血,更需要长久的坚持与付出。

寻访英雄 时不我待

这条“长征”路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参加过当年战斗的回民支队的英雄们,即使仍然健在,也都年事已高。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如今遍布全国。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困难的是,如何找到这些老英雄。

王英想尽一切办法,不仅自己发布征集信息,更发动身边朋友帮助扩散。当年快过年的时候,终于从衡水一位朋友那里获知了第一条线索:有一位冀中回民支队的老英雄,如今在兰州军区干休所生活。

刚过完年,王英迫不及待地赶到了兰州。那是一位96岁的老英雄,除了耳聋,身体仍很硬朗。王英说,当时自己实在是太激动了,面对老人,她郑重地双膝跪地给老人拜年,并献上后辈对英雄的敬意。老人姓李,他告诉王英,马本斋的那匹马名叫“海里青”;马司令上马根本不用蹬马镫,一跳就上去了;马司令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喜欢跟战士们开玩笑……一个个生动又鲜活的画面扑面而来。对于王英来说,这些画面,这些细节,是无比珍贵的创作素材,因为她觉得,没有比“真实”更有力量的了。

从那以后,王英不断收到一位位回民支队老英雄们的信息,也习惯了在外奔波的辛苦,脚步不仅踏遍了沧州多个县市,还一次次出发,奔赴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内蒙古、宁夏、江西、新疆……在她查出乳腺癌前的那次外出中,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了山东等多个省份。

王英突然意识到,自己必须和时间赛跑,留住老英雄们的记忆。每次寻访,她不仅全程录音录像,还为老人们留下手印。她想,每留下一枚抗战老兵的手印,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多了一枚光辉的印章。

英雄不死 后辈铭记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王英做的事情,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帮助。通过热心人的介绍,她在北京找到了曾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的一位老领导的女儿,她称其为“三姑”。在“三姑”家,她找到了大量与冀中回民支队有关的书籍、文稿和照片。一位位回民支队的老英雄和他们的后人,不断给她提供新线索,让她无法停下脚步。

正是在这样的倾听与记录里,王英挖掘出越来越多令人震撼的故事。

在保定一个乡村,她见到了一位当时94岁高龄的回民支队女战士。这位老人的右臂上,少有地文着一朵梅花。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怎么会有文身呢?而答案,则令王英两眼含泪,无限敬仰。原来,这朵梅花是女战士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牺牲,文在身上方便辨认的标志。这朵梅花,让王英从未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老英雄心底的悲壮。

在保定蠡县桑园镇寻访当年突围战的经过时,王英幸运地找到了村上年纪最大的老人,是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当年因为丈夫在邻村教书,自己听枪炮响了一天,实在是放心不下,就冒险出了村,结果在交通沟里,她看到了一位位牺牲的战士。时隔多年,老人仍旧痛惜不已:“都是年轻人呀!”

在一位96岁的老英雄身边,王英听老人用日语唱起《劝降歌》,她逗老人开心:“爷爷,你唱得太好了,鬼子听了肯定得投降!”

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寻访,越来越多鲜活的历史画面,越来越多带着硝烟味道的英雄壮举,越来越多在岁月的长河里渐渐消逝了的声音,都汇聚到了王英这里。

“我还有那么多活儿没干完呢!”

一个人的“长征”,王英哭过,也笑过。

听说一位烈士亲人因找不到尸骨,遂在88个坟头依次叩拜时,她哭了;走到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得知当地百姓为了照顾病重的马本斋而到处寻医问药时,她哭了;看着回民支队最小的战士丁天真烈士的照片时,她又哭了,这位烈士会唱《卖报歌》《松花江上》,行军从不掉队,牺牲时才15岁……

在伊春,王英见到了第一时间见证黄骅烈士遇害的渤海回民支队老战士吴树堂,老人操着沧州口音和她聊天;在青县有一位叫马小宝的烈士,当年他父亲战死沙场,八九岁的他跑到马本斋面前,捶打着责问:“你说呀,我爸爸是不是死了……”马本斋个子高,蹲下身将他拥入怀中,马小宝后来也成为回民支队的一员;一位老战士听说王英要写回民支队,激动地说:终于有人要写回民支队了……

从冀中平原到天山北麓,从黄土高坡到羊城街道,哪里有健在的老战士,王英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她说,哪怕只是握握那双杀过鬼子的手,哪怕只是和老战士们相互对视一眼,也值得了。

这些年,王英常常被巨大的焦虑包围着:快些,快些,再快些!好像有个声音一直在催促着她。在这条寻访英雄的道路上,她不仅完成了记录,还利用掌握的资料,找到了4位烈士的后人。

这条路走得孤独、艰难。王英说,匠心文旅产业集团、献县政府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让她缓解了压力。

现在,王英每过21天就要接受一次化疗,但她依然没有停下脚步。第一次化疗后不久,她就赶往黄骅市羊二庄镇后街村,采访了92岁的老英雄曹树森,又联系了其他两位老英雄。

王英说,疾病不会阻挡她前行的脚步。她会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把一个人的“长征”进行到底,致敬回民支队的不朽军魂,致敬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目前,她已经寻访到了30多位老英雄的事迹,又新掌握了好几位老英雄的信息。说到这,王英爽朗的笑声又飘了起来:“得赶紧治好病,我还有那么多活儿没干完呢!”

2022-11-04 李家伟 杨静然 王英: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3384.html 1 一个人的红色寻访之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