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奋进新时代,扬帆再出发。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紧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为我市加快推进港口发展壮大明确了新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
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我市紧紧围绕把黄骅港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的目标定位,坚持国际化视野,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加大招商开放合作力度。沧州港务集团作为黄骅港“地主港”模式的实施主体,结合黄骅港发展实际和长远规划,对需要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行深度谋划和策划包装,共打造码头项目包、码头及配套项目包、集疏运及物流园项目包、智慧港口项目包、新能源及新材料项目包等5个项目包,涉及31个项目,总投资868亿元。
为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沧州港务集团持续加大推介力度,扩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并且研究制定了《全员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办法》《招商引资管理办法》等管理措施和优惠政策。招商工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招商团队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先后与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南通等地知名企业进行多次对接洽谈,成效显著。目前,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合作成立的航运公司已经正式运营,黄骅港至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实现常态化;光大蓝天集团投资的甲醇管道、甲醇制氢等产业项目正在跑办前期手续;亿博集团投资的木材多用途码头已经落地;润邦集团投资的产业项目也已逐步开工建设。
截至今年10月底,总投资42.42亿元的液体化工码头项目、总投资57亿元的黄骅港集疏运体系、总投资7000万元的铁路中心站一期工程、总投资20亿元的航道绿色生态清淤和投资2.2亿元的绿色建材物流园区等招商项目已陆续开工,投资总额达122亿元。近期,黄骅港还将开通“黄骅港—上海港—东南亚”近洋航线、“黄骅港—上海港—中东”远洋航线。
黄骅港的前景令人憧憬、未来值得期待。根据《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年)》以及沧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市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黄骅港转型升级,加快深水航道提升改造,积极发展国际航运,加大港口建设力度。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持续调整优化港口功能,提升港口综合能级,推动黄骅港由单一装卸、仓储功能向物流、商贸、信息、金融、临港产业等功能转变。加快推进码头泊位及岸电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集疏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油品管道及皮带管廊、系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规划建设,形成连接沿海的纵向和连接内陆的横向综合通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地主港”模式,促进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开发和高效利用。
拓展港口内外贸合作方面,继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船公司的战略合作,构建以多式联运为中心的港口商贸物流体系,全力推进黄骅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完善货运代理、金融租赁、航运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型港航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无船承运、船舶租赁等新型业态。
深化港腹联动发展方面,打通陆港通道,构建全市多层次、全方位交通体系,持续放大黄骅港面向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吸引辐射功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共建港口联盟和空港联盟,打造内陆地区便捷高效出海通道,打造“一站式”贸易服务平台,努力将黄骅港打造成连接中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陆海贸易枢纽。
其中,到“十四五”末,黄骅港将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7亿吨,集装箱泊位数翻一番,达到83个,集装箱吞吐量翻一番,达到200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