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7日
第02版:02

驻一村 干一事 富一方

——记盐山县发改局驻盐山杨庄村工作队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赵明新

前不久,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村民刘兴亭又收获了一茬银耳。在银耳种植队的帮助下,他采摘、打包、装运……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总共收了七茬,扣除电费和人工费,净收入也有近两万元呢,足不出户就挣着钱了!”他高兴地说。

在杨庄村,和刘兴亭一样的银耳种植户有18户。农户提供场地,河北恩际集团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菌棒、技术、设备,收获后产品由公司统一回收,对农户来说,从种到收都有保障。“这得感谢工作队帮忙,他们尽心尽力为我们谋划,我们村的变化翻天覆地。”村民们纷纷说道。

他们口中的工作队就是盐山县发改局驻杨庄村工作队。自2016年来到杨庄村,队员们就把心扎在了这里。让900多位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了他们奋斗的目标。

村委会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村集体收入为零,村里仅一条水泥路,村民没有活动场地……入村伊始,一个个棘手的难题摆在眼前,怎么解决?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苏桂林带领队员们入户走访,和党员群众座谈,决定从强组织入手,“组织强起来,民心聚起来,村庄才能发展起来”。驻村工作队通过第一书记讲堂课、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点燃党员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拧成一股绳,才能劲往一处使。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从2017年开始,杨庄村一年一个样:修建了140平方米村“两室”、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铺设了330米排水管道,改造2000米自来水管道;硬化路面3000米,安装了太阳能照明路灯和部分体育健身器材;设置了标准垃圾箱30个,组建了卫生清洁队;种植600株观赏树;改建村卫生室60平方米,聘任专职医疗服务人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村里必须要有致富项目。有了钱,才能更好地改善村庄设施和面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苏桂林说。为此,他外出奔波,给杨庄村和村民争取更多的机会。

郝化松是杨庄村人,在天津干彩色粉笔加工的生意,产品销往日本和欧洲。一次偶然机会,苏桂林认识了他,邀请他回村发展。目前,郝化松的粉笔加工厂已吸纳本村及周边村30余人就业,其中包括脱贫户4人。同样受邀回来的还有干小杂粮加工生意的刘杰亭,他原本在东营发展,接受苏桂林的建议回到家乡。如今,他的加工厂也成了村民就业渠道之一。

银耳种植项目是驻村工作队去年年底引进的。驻村工作队负责联系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设备,对房屋进行保温改造,搭建菌棒架,村“两委”干部帮助村民清理房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了正式种植。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帮村里成立了种植合作社,组建了杨庄村银耳种植队。目前,银耳种植队已发展到30余人,主要成员为50岁至60岁的村民,除保证本村种植外,还到薛堂、王古宅和福农公司从事银耳种植工作。

6年时间,“一穷二白”的杨庄村,变成了宜居村庄。人均收入从4000元提升到12000多元,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已全部实现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信心。”苏桂林说,眼下,好消息又传来,上级部门拨款230万元给杨庄村筹建了9个银耳种植大棚,到时村集体每年将有14万元的收入。接下来,他们将和杨庄村村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努力让杨庄村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2022-11-07 ——记盐山县发改局驻盐山杨庄村工作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3547.html 1 驻一村 干一事 富一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