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7日
第05版:05

文明沧县: “志愿红”成为“流行色”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张翠翠

开展创城宣传志愿服务。(资料片)

沧县政务大厅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资料片)

沧县组织企业家代表到红色教育展览馆开展教育活动。 (资料片)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开展以来,沧县秉持严标准、践行快节奏、锁定常态化,不放过问题短板,创造性地将文明实践的距离缩到最短、影响扩到最大,多点发力打好创城“组合拳”。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聚焦短板弱项 打好“组合拳”

高铁沧州西站内,车辆停放有序,志愿者微笑服务,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高铁沧州西站是展现沧州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点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沧县着力提升高铁沧州西站站前广场秩序,加强志愿服务,营造创建氛围,将这里打造成展示沧州文明形象的亮丽名片。

高铁沧州西站的变化,仅是沧县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缩影。自我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沧县根据自身环绕沧州中心城区的特点,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责任清单,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原则,聚焦短板弱项,持续精准发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

建档立卡抓创建。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工作指导手册》,对实地点位实施“红名单”管理制度,建立《沧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考察点位“红名单”台账》,对未达标、进入“红名单”的点位,加大实地督导力度,重点攻坚突破,确保所有实地点位全部对标达标,落实好常态化创建要求。

加强督导促提升。沧县创城办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成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督导工作专班,对全县15类69个实地点位开展“日督导、日通报、日整改”制度,不断提高各实地考察点位的创建水平。

聚焦短板补弱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6个城乡接合部乡镇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死角盲区等重点难点和易反弹的问题,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逐项整改、逐条提升,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盯牢重点抓落实。聚焦城乡环境整治提升、交通秩序提升、市场环境秩序提升、群众素质提升、未成年人教育提升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压实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责任,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创建成效。

顶层设计、谋划全局,不放过每一项问题短板。沧县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县上下“一盘棋”,多点发力打好创城“组合拳”。

消除脏乱差 “颜值”“气质”佳

对于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幸福感增强的源泉。

沧县将提升百姓幸福感放在首位,把每一项创建指标当作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来抓,让群众共建共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折射出新担当,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提振了精气神:

对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置,疏导公路集市附近路段的行人与车辆,对占道经营商贩进行耐心劝导,提高群众的交通法律意识,高铁沧州西站、6个近市乡镇、国省道交通秩序稳步提升;

清理占道经营、流动摊点,重点抓好商场超市环境,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对今年拟新增的15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市场秩序不断优化;

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截至目前,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10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

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六个好”要求,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县215所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率达100%。

……

生活的细微之处,反映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温度。从硬件建设到公共设施,从人居环境到道路交通,从乡村到社区……沧县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改善人居环境,以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回应群众期盼,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一抹“志愿红” 最美风景线

“您好,乘坐公交车请往前面公交车站牌走。”“大爷,我来帮您拎行李。”高铁沧州西站站前广场上,时常能看到一群“红马甲”为出入站旅客提供暖心服务。

这些“红马甲”是高铁沧州西站“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沧县在高铁沧州西站成立“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以青年干部、社会公益团队、爱心企业和个人为主,为旅客提供体温监测、防疫知识宣传、秩序维护、咨询引导等服务。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文明和谐从哪儿来?“不能让文明实践‘空对空’,更不能让文明成为‘一阵风’。”沧县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往实里做、往深里走,提出了具体方向和要求:“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在姚官屯镇红色教育展览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文明实践宣讲员、老党员魏清发经常带领游客一边参观一边讲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激励人们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做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

文明实践,重在文明,贵在实践。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尚,沧县创造性地将文明实践的距离缩到最短,将影响扩到最大,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活动”的要求,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特色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的生活。如今,沧县形成了以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9支志愿服务分队为支撑、村镇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

最美风景是文明。一个微笑、一次礼让、一个援手,都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绚丽绽放。如今,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一项项志愿服务为群众幸福“加码”,“志愿红”成为文明沧县的流行色彩。

2022-11-07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张翠翠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3557.html 1 文明沧县: “志愿红”成为“流行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