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为墨,铜板为纸。让融化流动的白银形成自然的图案,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面,这种技法叫做“鎏银”,是任丘市錾刻艺人陈磊研发的。多年来,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也让陈磊在錾刻圈里小有名气。
1982年出生的陈磊,是任丘市出岸镇南漕口村人,2003年考入河北工艺美校学习工艺雕塑。毕业后,他去了北京,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德月学习錾刻工艺。这门工艺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要求工艺师不但要有绘画和雕塑基础,还要掌握钳工、钣金、铸造、焊接等专业技术,并且对传统文化要有相当的了解和鉴赏能力。虽然前期学习繁重、枯燥,但陈磊坚持了下来。他说,学习传统手艺,必须静下心来,体验观察,才能把本事学到手。
2012年,学成出师后的陈磊并没有急于创业,而是开始到各地考察学习,充分了解国内錾刻工艺市场,并在当年年底回到了家乡任丘,创办了“陈品金工工作室”,开始专注于錾刻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2013年,陈磊在一次焊接过程中发现银融化后可以流动在铜板上,当时就着手实验,经过几番细心研究,他发现白银融化流动形成自然的图案,或山或水、或涧或壑,在他传统錾刻工艺的操持下,犹如水墨画技法中的皴、擦、点、染。这种工艺成功后,陈磊给这种技法取名“鎏银”,并申请了专利。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件“风露雨珠”茶托,鎏银形成的图案宛若山脉与湖水相映,有水墨山水画的神韵,整幅作品一气呵成,让人惊叹。
除了技法的创新,陈磊还把传统文化应用于錾刻中。同时,迎合现代人对审美和生活品质的需求。他制作的一个“百事如意茶漏搁置”,白菜造型用铜打造,他用雕塑手法塑造出叶子的形态和纹路,细致入微,上面点缀着两只银蜗牛,一只正在吃着菜叶,一只正慢慢往上爬,让整个作品充满稚趣。
类似这种充满文化味儿的作品,陈磊创作了很多,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陈磊把铜银结合,让金银相称,在金银铜器上镶嵌大漆螺钿、银掐丝工艺等,让器物呈现的状态更加华美。10年来,经陈磊之手打造的金银铜器物件已经有近万件,这些器物做工精致、造型典雅,让他收获了一大批客户。为了展现錾刻工艺,陈磊还开通了视频号,录制了一些錾刻过程和器物的视频,在网上也收获了众多粉丝。
2017年,陈磊的錾刻工艺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他的鎏银工艺也获得了国家专利。今年,陈磊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联手创作了《吉祥如意—嵌宝石花丝壶》,入选2022年“新时代中国好手艺”,并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
对于这些成绩,陈磊并不满足。他说,自己更希望把錾刻工艺传承下去。这段时间,陈磊正忙着在南漕口村建立一个集创作、研发、传承于一体的錾刻工坊,尝试着校企合作,向年轻人传授錾刻技艺,培养新人,为工作室的发展和技艺的传承增添新鲜血液。“以前的工作室建在家里,有4个年轻人和我一起做錾刻,但地方有点小。”陈磊说,等新的錾刻工坊建好后,他想把以前的工作室改成“非遗小院”,让更多人了解錾刻工艺,而工坊主要以创作研发和培养年轻人为主。
“当前国家政策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很大,非遗手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陈磊说,将来,他还会把錾刻工艺应用到珠宝首饰、家居设计、汽车内饰等领域,让这一传统工艺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