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本报讯(记者孙健 通讯员史得江 宋玉山)日前,海兴县委组织部对首批轮岗交流涉企涉商单位股级干部进行专项考察,将考察结果列为干部选拔提拔的重要指标,纳入干部日常管理。今年以来,海兴县共有10个单位的38名股级干部完成轮岗交流工作,实现了机关干部的良性互动。
这是海兴县通过股级干部交流,激发干部干事热情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海兴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破“一个单位定终身、一个岗位干到底”的状况,推出《海兴县机关事业单位股级干部轮岗交流暂行办法》,规定轮岗交流的对象、范围、方式和程序、保障措施和纪律等方面具体要求,并细化成5项标准、10条情形、3种方式、9种纪律,重点对在同一单位、同一科室、同一岗位任职时间比较长的股级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对不适应岗位需要、发展要求的干部适时进行调整交流。
谈起干部交流的感受,海兴县委宣传部政治理论办公室的杨振平感触颇多。不久前,杨振平通过轮岗交流,回到了熟悉的宣传理论领域,这也让他能够再次大展拳脚。“之前在综合办公室,大都是统筹协调、上传下达的工作。岗位调整后,我的专业水平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更有动力了。”和杨振平一样,海兴县住建局原办公室主任王东通过轮岗交流,进入住建局征收办工作,负责业务管理。找准了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王东的学习积极性、工作“精气神”更加高涨。
“股级干部交流缓解了一些干部因长期在同一职位工作产生的厌倦、懈怠情绪,也打破了以往的关系圈、人情网,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有利于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党政机关干部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海兴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龚晓宇说,海兴县委组织部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完善轮岗交流机制,做好跟踪管理,确保交流干部到新岗位后想干事、善谋事。每年对交流干部进行年终考核,对表现优秀者在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上给予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