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
第02版:02

消费者别因追求“便宜” 而被“占了便宜”

王汝汀

“双11”将至,很多消费者跃跃欲试,准备趁着打折“占点便宜”;而商家摩拳擦掌,也准备趁着打折“占点便宜”。所谓的“购物狂欢”,终究是商家的狂欢,准备狂欢的消费者,当心在追求“便宜”的过程中,被人“占了便宜”。

说到底,不管什么样的购物活动,本质上就是趁着人多热闹,做一笔薄利多销的买卖。如果消费者对某件商品确有需求,在“双11”期间下单的确是件双赢的事。然而,网络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各种营销噱头的吸引下,消费者的购物往往并不理性,本来是想趁着便宜“割韭菜”,却在冲动消费下购买了很多“鸡肋”,让自己成了被割的“韭菜”。往年的“双11”购物潮过后,都会迎来一波退货潮,关于退货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产品质量堪忧,有的则是消费者在回归理性后,发现某件商品虽然打折了,但是自己并不需要这类商品。如此理性的思考,不妨来得早一点。

“双11”期间,有些商品在正常够买的同时,也可以正常退换,这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种保障。然而,也有些商品打着“特价商品不退换”的旗号,把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强行推销给消费者;还有的商家“先涨价后降价”,原以为享受到优惠的消费者,后知后觉发现自己中了计,却已经过了退换货的日期。对于这些现象,除了依靠消费者自身的把控力,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增强监管处罚力度、畅通维权渠道,及时遏制和打击商家的不良行为。

网络时代,点一点就能支付,消费者花钱也因此比以前更容易。不只是“双11”期间,平日里在各类电商的反复推送下,消费者多多少少会购买一些计划之外的商品。当然了,消费这个行为不可能十分精准,肯定会存在感性因素,只不过有些计划之外的商品,并非商家口中的“神器”,而是噱头大于实用、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这些与广告宣传并不符合的商品,是如何流入市场并通过平台审核的?在商品源头上加强把关,也是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的关键一步。

2022-11-10 王汝汀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3705.html 1 消费者别因追求“便宜” 而被“占了便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