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 王雅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11月5日召开的沧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沿海经济强市,突出打造开放沧州、实力沧州、智慧沧州、文武沧州、平安沧州、幸福沧州、美丽沧州,建成新型能源强市、现代交通强市、临港产业强市等。
河海相济,相映成彰。沧州是我省三个沿海城市之一,拥有116公里海岸线,有270多平方公里的未利用地,沿海临港是沧州最大的优势。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沧州市持续完善港口功能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沧州市与上港集团加强合作,沧州黄骅港—上海港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和外贸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实现了黄骅港外贸集装箱航线零的突破。1至10月份,黄骅港完成吞吐量2.58亿吨;集装箱76.4万标箱、增长8.5%。“黄骅港—上海港—泰国林查班”集装箱外贸航线正式启动,这是沧州黄骅港首条外贸集装箱航线。总投资491亿元的曲港高速、邯港高速和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同年开工建设,全市高速公路在建总里程达373公里,是在建里程最多的一年,创造了沧州高速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同时,以项目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发展。11月6日,远景(沧州)零碳智能产业园项目开工,这也标志着总投资342亿元的“绿色项目大单”按下“启动键”,助力黄骅港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转变,推动沧州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集约高效转变。另外,投资104亿元的中国中化新材料、380亿元的渤海国际生命健康谷等项目签约;投资205亿元的河北德谊生物科技、188亿元的“绿港氢城”等项目开工建设;年产值70亿元的旭阳化工己内酰胺扩建、年产值30亿元的聚隆化工40万吨PVC等项目竣工投产。
京杭大运河蜿蜒流淌、宛若玉带,纵贯沧州全境216公里,为沿海强市建设描绘最美诗篇。今年,沧州市引水2.8亿立方米,大运河沧州段实现全线有水。建成12个游船码头、6座步行景观桥,今年9月1日实现中心城区段50年来首次旅游通航。大力推进投资225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建设,复建的明代南川楼、朗吟楼与清风楼再现三楼鼎立盛景。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