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中每天都很忙——忙着工作,忙着打理艺术团大大小小的事务。
工作时,他是一名门卫;工作之余,他是沧州仁和文化艺术团的团长。在这个拥有4200多名成员的艺术团里,刘贺中要操心的事有很多,他说:“累是肯定的,但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呢?”
星期六晚上8点,仁和文化艺术团微信群里响起一连串的提示声:“大家周末好,今天的网络文艺晚会马上开始……”
报幕的人叫刘贺中,今年58岁,他的工作是门卫,同时也是沧州仁和文化艺术团的团长。
仁和文化艺术团成立以来,每个星期六的晚上8点,都会举办一场这样的网络文艺晚会,演员、主持、导演、观众……所有人员都出自这个艺术团。
从成立之初的“二人转”,到如今拥有4200多名成员,下设文艺部、诗文部、朗诵部、书法绘画部等7个分部,就连刘贺中自己都觉得难以想象:“短短两年,这个小团体竟有了这样的规模……”
仁和诗社
现在的仁和文化艺术团是从两年前成立的仁和诗社发展来的。
刘贺中家住沧县姚官屯镇仁和村,他从小喜好文艺,尤其是诗文创作。2020年初,他和有着相同爱好的孙俊霞一起谋划成立了仁和诗社。
说是诗社,其实就是微信群,没有线下活动,社员也只有两三个人。有人说他是瞎折腾:“一个看大门的,冒充什么文化人?”
对此,刘贺中并不在意。他热情高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刘贺中就是这脾气——凡事只要去做,就一定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工作中,偌大的单位,四五十口人,刘贺中一个来月就把人认全了:“一到上下班的时候,我就到门口守着,不管刮风下雨。一次照面记不住,两次照面记不住,第三次、第四次就记住了。少数几个人叫不上名字,但我也知道他在这儿上班。”
“我是门卫,看好这道门就是我的职责!”他把这种“轴”劲儿也带到了文学爱好里——古体诗、现代诗、打油诗……每每触景生情,都落到纸上,并发到微信群里与大家一同分享创作的乐趣。
在他的带动下,只10多天的工夫,诗社成员就增加到了100多人,从80多岁的老人到二三十岁的青年,成员中有教师和白领,也有农民和工人……他们虽然年龄相差悬殊、工作领域各异,但来到诗社,大家都是文学爱好者,相互之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与此同时,诗社中的各种活动也渐渐多了起来。每到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刘贺中就会组织策划专题诗会,成员们纷纷把作品发到微信群里,相互点评、共同进步,诸如“一字之师”的故事发生了不知多少次。正如刘贺中在作品里写的那样:“莫说沧州无友寻,良朋一字值千金。”
小小的仁和诗社,成为一众人的心灵港湾、友谊纽带。
意外惊喜
很快就到了诗社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经过一年的发展,原本只有两三个人的诗社,已经拥有300多位成员,遍及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
考虑到大家平日在网上交流得起劲儿,在现实中却互不相识,刘贺中便想组织一场周年庆典,把大家聚到一起认识认识。
虽然是个好主意,但最终能不能把事儿办成,刘贺中心里并没底:“首先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再者天南海北哪儿的人都有、多大岁数的人也都有,平时大家在网上交流不觉得什么,可真要面对面坐到一起,不仅有难度,可能也会感到拘束……”
思虑再三,刘贺中将决定权交给了大家。“当时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大家产生分歧,甚至影响到诗社原本和谐的氛围。”刘贺中回忆说。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大家不但纷纷支持,还争相亮出了各自的拿手绝活,准备在庆典上为大家表演助兴。
短短3天时间,成员们就报上来30多个节目,歌曲、舞蹈、朗诵、三句半……丝毫不亚于一场专业的文艺演出。
刘贺中一边整理节目单,一边感叹:“没想到,没想到,真是卧虎藏龙!”
2021年元旦当天,刘贺中和诗社成员精心筹备的联欢会如期举行。大伙儿齐聚一堂,品诗作文、表演节目,好不热闹。
联欢会一结束,刘贺中就有了将诗社改建成艺术团的打算。这一次,他又和成员们想到了一起。
公益演出
艺术团一成立,公益演出就被大家安排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艺术团相继加入沧州市义工协会、新华区文艺服务志愿总队。
“第一场线下公益演出,大家连彼此姓名都不知道,全用网名代替,就算这样也没影响到我们。演出时,台下观众特别热情,气氛好极了!”第一场演出就大获成功,这更加坚定了刘贺中和艺术团所有成员的信心。从那以后,每到国庆节、建军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艺术团都会到各社区、公园、乡村进行义演。
刘贺中的工作时间相对特殊,上一天休一天。工作中,他全神贯注、毫不马虎;休息日也不得闲,艺术团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他出马。
有演出计划时,他是导演、场务、编剧……还要负责联系场地和主办方,台前幕后忙个没完;没有演出计划时,他逐个练习场跑,了解新节目的排练进度。艺术团一共有4200多名成员,人员多、训练场分散,刘贺中一天转4个训练场,原本充满了电的电动车能跑到亏电。
老伴儿心疼他,总劝他多注意休息,刘贺中却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更何况别人的付出一点儿不比我少。”
副团长朱秀芬经常为艺术团工作到深夜;秘书长孔祥云编排了许多正能量的节目;摄影师李德强、音响师王茂林,每场演出都积极参与,把自己的设备无偿提供给艺术团使用;还有那些多才多艺、各有所长的成员……
如今,仁和文化艺术团名声在外,常有商家邀请他们前去表演。其间,难免会和公益演出相冲突,但不管商家给多少酬劳,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去参加公益演出。“这都是大伙儿共同的决定。”刘贺中说。
线上晚会
星期六晚上8点,艺术团成员张金英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微信新消息的提示音随即响起。
她点开语音条,熟悉的声音随之传来:“大家晚上好,今天的网络文艺晚会即将开始……”仁和文化艺术团的“快乐周末”线上文艺晚会开始了。
像这样的线上文艺晚会,张金英几乎每周都会参与。这一次,她和老伴儿表演的是《老两口学毛选》。
从2021年艺术团正式成立起,每到星期六晚上8点,刘贺中都会组织“快乐周末”线上晚会。
“起初,是为了让大家在疫情期间多参与艺术活动,没想到效果很好,就延续了下来。”刘贺中说,线上晚会每场大概一个小时,一共10个节目,成员们提前在微信群里报名接龙,报满为止,每次都是很快就能报满。
“我们最近正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希望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进千家万户。”刘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