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网沧州供电公司,活跃着一支青年爱心服务队,他们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沧州好人”谢清洁为榜样,传承她“只要活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的奉献精神,结合当地实际需要,不断创新志愿服务项目,让青春在爱心奉献中闪光。
急寻止疼药 援助解烦忧
11月7日,国网沧州供电公司“谢清洁青年爱心服务队”队员王迎红正在宏宇城小区楼下进行志愿服务,劝告下楼透气的居民们不要在院内聚集,赶紧回家。忽然,她发现一位阿姨在小区门口焦急地徘徊着。王迎红走过去询问,原来是阿姨的老伴儿肠胃痉挛,肚子一直疼,急需止疼药。根据以往经验,老人需服用一种特效药。但是,当时不能出小区,阿姨只能拜托小区门外的保洁人员去附近药店看看,可是一连跑了好几个药店都没买到。
看到王迎红穿着红马甲,阿姨拉着她的手,问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只需要两片药就可以。
王迎红脑子里迅速搜索着能买到药的一切信息,突然想到了同住一个小区的韩大夫。但是去按了门铃,韩大夫家没有人。情急之下,王迎红在小区群里向所有邻居发出求助信息,看谁家有这种药,拿两片救急。热心的邻居非常多,刚发了消息,就有人回复,各种出主意、想办法,社区书记也马上帮忙联系。
不一会儿,社区书记在群里回复王迎红,有个被封在小区外面的爱心人士,看到了群里的求助信息,马上开车去药店买到了药,并第一时间将药送往小区。王迎红立即带着阿姨来到小区门口,没多久就接到了送药的人,解了阿姨的燃眉之急。
志愿服务结束后,看着社区群里的满屏点赞,王迎红心里也荡漾着暖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她想这就是志愿者的价值所在吧。
圆梦暖童心 关爱伴成长
“孩子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叔叔圆你们一个小小心愿,说说看,你们都想要什么节日礼物啊?”今年5月26日,国网黄骅市供电公司大运河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吴玉良,通过视频连线青海省天峻县江河镇的孩子们。
7岁女孩普毛本措的愿望是要一本《安徒生童话故事》和一个书包,11岁的郑加舒皓想要一本《近反义词字典》和一辆山地车…… 吴玉良将这些心愿一一记录下来。
结束青海天峻帮扶已有半年时间,但吴玉良对孩子们的关注和牵挂始终没有中断。5月27日,吴玉良发起了第四期青海圆梦行动,40个心愿单,不到一个小时就被认领完毕。
其实,早在2019年吴玉良援藏期间,他就策划了“少年强”成长激励计划,“谢清洁青年爱心服务队”率先与其紧密对接。2021年,吴玉良和爱心服务队发起第一期青海“圆梦”行动,为天峻县142名小学生实现微心愿。自此,服务队开启了东西联建的常态帮扶模式。
为丰富乡村孩子们的文化生活,2021年初,吴玉良又联合“谢清洁青年爱心服务队”,开始筹划“10327乡村萤火”志愿服务项目。以黄骅书屋乡村站为阵地,在黄骅市的10个乡镇327个行政村,为孩子们搭建文化活动基地,免费提供艺术培训,点亮农村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5月初,黄骅市官庄乡爱心书屋艺术培训项目正式启动。“我太喜欢跳舞了!”“音乐是我的最爱,我想学吉他。”“叔叔,我想报名美术课。”……在这里,孩子们如愿以偿开始了他们的艺术课学习。
五大特色服务 共筑沧电情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谢清洁青年爱心服务队”不断创新方式,形成了兼具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五大志愿服务项目。
他们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展“情暖枣农香满园”“服务夜经济、电亮大民生”等特色服务活动200余次。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电保姆”效应优势,服务队在2·14雪灾、3·18风灾、9号台风“利奇马”肆虐期间,开展各类抢修作业12次,保障广大群众安全用电。开展“煤改电”配套设施专项运维、监测、抢修工作160余次,实现抢修零超时、服务零投诉。
他们联合“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开展“点五生活”“爱心早餐”等公益活动,为142名贫困生助学圆梦。
疫情期间,服务队与“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一起捐赠了口罩、消毒液等20余万元的物资。服务队队员还积极参与地方联防联控,在小区门口为居民测温、登记、消毒。
他们走进政府、社区、乡村、医院、学校、敬老院,志愿帮扶600余人次。每周五下午走进红卫社区开展网格包联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更换、维修老旧用电设备156次。
他们还深入政府、高校、企业、社区,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图片展、播放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理念,帮助大家了解清洁能源在解决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问题和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以“每周两小时,捡出碧水蓝天”为主题,每周都沿着大运河畔捡拾垃圾,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形成了“每段水域专人负责、每段水域有效负责、每段水域常态负责”的模式,用实际行动守护运河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