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退而不休,创作童谣千余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以及服刑人员送去一堂堂饱含真情的“红色党课”,把新时代的“好声音”传播出去。他,就是运河区丽景社区关工委主任,人称“童谣老人”的武春章。
退而不休 创作童谣千余首
武春章从教半生,当了42年的教师。退休后,闲不住的他选择了新的事业——创作童谣。
“树枝搭鸟窝,鸟窝靠树托。没树哪有枝,没枝哪有窝。鸟儿爱大树,也爱它的窝。我们好孩子,爱家更爱国……”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谣在充满童心的武春章的笔下流淌而出。他用童谣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像春雨一样“渗”进孩子们的心里。
这些年,武春章笔耕不辍,创作了1500多首童谣,出版了多部童谣作品,也因此受邀成为多家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很多孩子都是武老童谣的忠实读者,他们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艺术形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016年,应市关工委要求,武春章作为主编,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创作了百首欢快活泼、寓教于乐的童谣,成为全市青少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在创作童谣的路上,武春章始终激情满满,他说只要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就要一直写下去。
宣讲路上 把道理糅进生活
“我的心里有一团火!”每每身边的人惊讶于他“哪像个80多岁的人”,每当这时,武春章都这么回答,“我的心里确实有一团火,那是燃烧着的激情与思考。”作为沧州市“五老”宣讲团成员,他走到哪儿讲到哪儿,无论是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还是公园、广场,都有他宣讲的身影。
运河区丽景社区是武春章的居住地,更是宣讲的根据地。几年前,社区里有位武术教练免费教孩子们练武。武春章晚上遛弯儿时发现,家长们在等孩子下课这段时间啥也干不了。于是,他主动请缨,找到社区干部,协调了一间活动室,免费为大家宣讲。
诗歌、快板、顺口溜,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十分合大伙儿的胃口。一传十、十传百,“武春章讲堂”一开讲,台下就坐满了人。随着武春章声情并茂的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武春章宣讲也并非张口即来。学习,成了老人的日常习惯。因为长年读书写作,他书桌上面的油漆都被磨掉了一块儿。
为了让党的理论更好地浸润人心,武春章没少花心思。他把道理糅进生活,让群众喜欢听、听得进、记得住,真正达到了宣讲的目的。甚至他还将自己宣讲的课堂,放到了正在服刑的人员中。他用真心、真情和自己的切身经历,去感染人心,激发服刑人员重新做人的勇气。
“作为一名党员,每次宣讲,心里都有一股劲儿。”武春章亲眼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他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宣讲,就是要让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奉献社会 把展馆建在社区
除了写童谣、做宣讲,办展馆是武春章又一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重要“阵地”。这些年,他以社区为平台,在“小舞台”上唱了一出出“大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可看到有些青少年迷恋网络、沉迷手机,武春章心里着急。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们回归正轨,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呢?他和社区领导及时沟通,最终确定在社区里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习班”,还成立了社区家长学校,既当讲师,又做校长,定期给社区里的学生和家长开展讲座。“武老的讲座,不仅让孩子从手机中解脱出来,也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了。”经常参加讲座的一位家长感激地说。
因为多年来和孩子打交道,武春章又有了一个新想法。他想在社区建一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领导知晓后,当即在社区开辟了两个展馆。一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馆”。展馆展牌上,武春章创作的一首首童谣,在插图的映衬下,格外生动。每当有人参观时,他都主动上前讲解,而童谣就成了“教材”;另一个是“两史教育馆”。社区把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做成展牌,供人们学习、领悟,这里面同样倾注了武春章的心血。
疫情之下,武春章的展馆暂时“冷落”了,但他的宣讲并没有因此按下“暂停键”。在丽景社区“老武红色宣讲站”的背景墙下,他熟练地架好灯光设备 ,开启手机,点开抖音,一场网络直播宣讲开始了……武春章,正用他全部的热情和能量,奉献给他所热爱着的时代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