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11月15日清晨6时,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的志愿者于富伟、韩立艳和协会发起人王红心,带着77岁的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民郑玉仁,驱车1500多公里,赶赴湖北,只为了却老人的心愿——与他的养女郑玲玲团聚。
像这样的事,在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还有很多。
自2010年9月成立以来,服务协会以“奉献爱心 播种希望”为宗旨,组织助残、义诊、扶贫、助学等活动千余次,结成帮扶对子800个,为众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关怀与温暖。
“阿姨,我能叫您妈妈吗?”
“妈妈,谢谢您!”在婚礼现场,新娘乜福力刚一开口,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福力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孩子。希望她生活幸福、美满,小两口和和美美……”今年上半年的一天,在盐山县边务镇大边务村,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发起人王红心作为娘家人,为新人送上美好祝福。
乜福力和弟弟乜树长、乜树根是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小李庄村人。兄弟俩一出生,两只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就粘连在一起,指间长着一层厚厚的膜,犹如小小的“鸭掌”。
两个弟弟患有怪病,乜福力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2010年,13岁的乜福力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校园,到处打零工给弟弟们攒“治病钱”。
那年冬天,乜福力第一次见到了王红心。“我觉得这个阿姨特别和蔼,像妈妈。”乜福力说。
王红心为乜树长和乜树根联系了医院,并帮忙办理了入院手续。接下来的几年里,乜树长和乜树根先后几次接受手术治疗。王红心东奔西走为兄弟俩募捐,帮他们解决医疗费和上学的问题。乜福力也重返校园。
“阿姨,以后我能叫您妈妈吗?”乜福力充满期待地说。王红心爽快答应了。
从此,姐弟三人成了王红心难舍的牵挂。
康复训练营里燃起希望之光
“此次康复训练营是以提升生活质量、提高自理能力、树立阳光心态为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康复训练,希望大家树立安全自护意识,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全身心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燃起生活‘希望之光’。”
今年6月26日,由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组织的首期“希望之光康复训练营”,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院区正式开营。
15名脊髓损伤患者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接受了由专业医护人员和康复师提供的生活重建康复训练,包括重建生活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体能训练、知识培训、心理辅导等。
杨建军本是一名人民警察,2004年因意外事故导致脊髓损伤。多年来,低落、沮丧的情绪始终伴随着他,平日里他连门都很少出。在训练营中,他不仅学到了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相互关心、相互激励,使杨建军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的他,说自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不遗余力走访老兵留史料
“阻击那些骑兵,我们就是靠这两条腿跑过他们。后来双方到了沙河才交手,直到把骑兵团全部消灭……”90岁老兵朱增军在家中为志愿者们生动描述战争年代,战友们为了和平浴血奋战的亲身经历。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被革命前辈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畏强敌、舍身为国的精神所震撼和激励。
今年4月30日至7月底,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联合沧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百名老兵大走访”活动。
60多位志愿者走遍了沧县19个乡镇的91个村庄,寻找当地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聆听、记录、整理老兵口述的革命历史故事,采集革命前辈的影像资料,收录老人们对青年一代的寄语,保存红色印记、接受红色教育洗礼,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