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第06版:06

守候父亲的精神家园

王荣耀

父亲生于1936年3月5日, 2009 年 11 月3日凌晨,胃癌夺去了他的生命,享年73岁。追忆父亲,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历历在目,不时一阵阵心酸、丝丝内疚……

父亲一生坎坷艰辛,是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使他走完了73个不平凡的春秋。

他是一位睿智正义的父亲。

1956年8月,他在东光县商业局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天津市纺织学校,毕业后在天津红桥区纺织厂工作。1953年10月,响应党的号召回本县支援地方建设,先后在县商业局、连镇物资调配站工作;1958年“反右”被无理解雇回家。1982年落实政策,安排在供销社工作,曾任供销社经理。父亲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等多个历史时期,他用他的睿智和人格,用一双有力的手为这个家托起了一片天,开辟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空间,找到自己的快乐和价值。我曾在石家庄地区深泽县委办公室工作6年,过年过节不回家,在麦收或者大秋才回次家,就是想多帮助家里干些农活。父亲理解儿子的苦衷,经常劝我要干好工作、听领导话、越轨的事不要做、不要担心家里。他常说:“自古忠孝不能双全,只要你们平安、工作思想上有进步,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是一位简朴勤劳的父亲。

1987年父亲内退后,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和母亲经营着6亩承包地,从微薄的收入中,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靠勤劳的双手把5个子女抚养成人。一双军用大头翻毛皮鞋一直放在柜底舍不得穿;一件羊皮大衣放了20年,只有参与重要活动时才穿;一件衬衣总是破了才舍得扔掉;一双袜子总是补了又补;剩菜剩饭总是他自己包圆……一次,我在外出差,两个妹妹把父亲接到县医院准备做腿部静脉曲张手术。父亲和大夫说感觉近期胃口不好,医生就为他做了胃镜。通过病理检验发现胃癌已经到了晚期,并且扩散到了结肠。突如其来的消息如晴天霹雳,整个家庭像天塌下来一样,陷入极度痛苦之中。父亲却反过来劝我们说:“人食五谷哪有不得病的啊,人间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你们只要尽到心就行了。”

他是一位知情重义的父亲。

父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时时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对爷爷奶奶提出的大事小情有求必应。出门回来第一个就要去见爷爷奶奶,做好吃的也是第一个给爷爷奶奶吃,而自己吃剩的。他经常教育子女,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我们“我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志气!”高中上学时,看到母亲受苦受累的样子,我一度想辍学,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我一周回家一趟带干粮,父亲给我用萝卜、白菜、黄豆做成可口的菜,母亲偷着蒸几个花卷塞到我的布袋里。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一本家庭生活日记账,我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证及奖状,还有我在外地工作时写的几封家书……每每看到这些,我的眼泪总是难以控制……父亲一生有两个生死与共、患难之交的朋友,其中一个在北京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两人曾失散多年,偶然的机会又联系上了。他们相约在北京,见面后抱头痛哭,我理解这眼泪是他们友情最好的表达方式;另一位朋友在县城工作,两人约定每年见上一面,说上几句掏心话、喝几杯小酒,是他最快乐的事。父亲病重期间,这位叔叔多次到医院探望,父亲去世后他失声痛哭。父亲还有一位大恩人,那是1960年代的困难时期,父亲为了生计逃荒到东北,路上患急性肠炎休克昏迷时,遇见了泊头老乡、这位救命恩人才幸免于难。40年来他一直在寻找这个人,为实现父亲的夙愿,我通过同学关系终于在2007年夏天找到了他,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得像个孩子。不幸的是这位恩人得了老年痴呆症,什么也记不起来了,父亲含着热泪,放下500元钱和准备好的礼品,握着恩人的手久久不愿离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这就是父亲的人品秉性。父亲的这两位知己、一位恩人,他们的交往、他们的故事,造就了他处事为人的方式和态度,同时也濡染了我们兄妹5人的人生。

父亲一生没有给后代子孙留下什么遗产,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永久的、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真诚勤朴、知恩图报、谦虚做人。我深爱的父亲,您的亲人会永远怀念您!

2022-11-2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4990.html 1 守候父亲的精神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