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室内和浴室温差大,容易着凉,建议洗澡前最好先热热身,比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脚,并提前5分钟打开浴霸,确保浴室温暖。
洗完澡出来时,从温暖的浴室回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室内,更要做好保暖工作,披好浴巾,或在浴室里提前换好衣服。
时间别太久
洗澡时的热水会对皮肤产生很大的刺激性,洗澡时间越长,皮肤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建议洗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洗澡时间过长,易使人疲劳,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严重者会致使冠状动脉痉挛、形成血栓。
水温别过高
水温过高会使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
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引起休克。
一般来说,洗澡水温以40℃左右为宜。
注意顺序
冬天洗热水澡,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导致心、脑等器官缺血。
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其他部位淋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空腹时不要洗
空腹洗澡容易造成低血糖,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晕厥。此外,酒后也不宜洗澡,否则会导致血压下降,出现头晕眼花、浑身无力,甚至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
洗澡时间应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
老人带个小板凳
长时间站立洗澡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老人可以带个小板凳,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
若自己洗澡也不要锁门,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及时救助。如果条件允许,老人洗澡时应有人在浴室门口等候,以防发生意外。
洗完澡补点水
洗澡前喝杯白开水,可以补充因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的水分大量散失;洗澡后尽快补水,可更好地补充体内丢掉的水分。
喝水以少量多次为宜,这样有利于心脏有规律、平稳地吸收水分。
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