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梓欣 通讯员 于海宁 李龙翔
不久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托举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精确进入预定轨道。
火箭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在各司其职、严谨有序的测试厂房,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紧张忙碌着,他就是梦天舱发射任务火箭测量系统指挥员——沧州小伙儿刘家烨。
调皮少年爱航天
刘家烨家住运河区,从小就有个太空梦。近日,母亲刘一向记者讲起了刘家烨成为“航天追梦人”背后的故事。
从事火箭发射工作,刘家烨心细如发,成熟稳重。可是,小时候的他却非常调皮。因为不爱写作业、喜欢玩游戏,母亲刘一还经常被老师叫去学校。
“那时候,我为他操碎了心。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深知每个孩子都有很多闪光点,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一味地去打击孩子,要循序善诱。上了高中后,他的学习和生活走上了正轨,再不用我费心了。”面对儿子的变化,刘一说:“孩子某一方面不如别人,但他可能会有很多方面远远超过别人,这需要我们去发现。”
2012年6月,刘家烨高考结束,这个从小热爱航空航天的孩子,却差点与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高考时,孩子成绩不错,想填报西安交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可是,这个专业在河北只招收一名考生,我们都没把握他能被录取。我就建议他,填写志愿时‘服从专业调剂’,这样最起码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的几率更大。”刘一说。
但是,随着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临近,刘家烨有点儿坐不住了。他两次找到妈妈,说的都是同一句话:“如果不能被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录取,我就去复读,明年继续考这个专业。”母亲这才明白,孩子对航天事业有多么向往。
“幸运的是,家烨如愿以偿,毕业后还顺利成为了‘航天人’。喜欢飞行的孩子终于梦圆航天了。”刘一说,儿子能考取这个专业,最终从事航天工作,全家人都为他高兴。
担任测量系统指挥员
2016年6月,刘家烨毕业。经常关注航天动态的他,了解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正在祖国的南海之滨如火如荼地建设。于是,他怀揣着航天报国的梦想,入职文昌航天发射场,从事火箭测试发射工作。
参加工作6年多来,刘家烨担任过测量系统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能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系统总结各个岗位的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面对测量系统大量的图纸、文书、资料,为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系统知识,他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重绘重要设计图纸。随着他一遍遍翻阅,图纸上的折痕越来越深,他的理论功底也逐渐深厚,对系统业务知识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深耕细作笃前行,一朝收获终有成。凭借着对测量系统业务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任务流程的熟练掌握,在参加工作短短4年后,刘家烨便顺利通过考核,担任了嫦娥五号任务测量系统的指挥员,并带领系统人员圆满完成了任务。
随后,他又继续担任了“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等4次重大航天任务的测量系统指挥员。在任务故障排查、应急处置等关键时刻,他总能冷静分析、精准定位、迅速处置,让众多专家称赞不已。
征途是星辰大海
梦天舱发射任务是刘家烨第6次担任测量系统指挥员。此次任务作为空间站建造收官阶段的关键一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容有失。但任务开始不久,文昌及周边市县突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系统部分岗位人员被隔离,无法正常参加工作,且此时发射场还要并行开展“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测试工作,人力资源空前紧张。
为了保证火箭测试进度不受影响,刘家烨带领系统人员顶住压力、稳住心态、迎难而上,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作为系统指挥员,他更是格外忙碌……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迎来了火箭准时发射、一飞冲天的时刻。
“任务圆满成功,跟妈妈报个喜。”每次家烨完成任务后,都会给妈妈发来信息报喜。
“儿子很少跟家人说工作,我每次都是从新闻上看到有相关的发射任务才知道他在忙什么。你要是问他,他的回答只有3个字‘有任务’。”刘一说,“只有火箭发射成功后,儿子才会给我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
因为儿子的关系,刘一对航天发射特别关注,每次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发射画面。“虽然火箭腾空后,大家都很兴奋,但是我知道,儿子的工作还不算彻底完成。他还得继续记录各种数据,撰写报告。直到他给我发来消息,我才觉得,他这次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刘一说。
空间站的建成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刘家烨说:“作为一个航天追梦人,征途是星辰大海,我要星夜兼程,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