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晓楠 本报通讯员 邓 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家知道具体有哪些内容吗?”
“咱们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算,变化太大啦!”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在运河区大运河畔,南湖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陈雅君正在与群众互动,向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运河穿城过,最美几道弯。沧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沿途共有连镇谢家坝、捷地减河分洪设施等物质文化遗产176处,杂技、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75项。在大运河“几”字弯处,百狮园已经成为沧州市民的文化新地标;运河畔的沧曲书社定期举办讲座,也已经成为大伙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阵地。
“立足运河讲发展,贴近百姓讲理论,这种大讲堂老百姓愿意听也听得懂。社区的‘大运河讲堂’里,老党员领学,年轻党员跟着听报告、做笔记,互相交流,学习氛围浓厚。”南湖街道办事处署西社区党委书记高虹说。截至目前,“大运河讲堂”吸纳红色宣讲员10名,成员中既有老党员也有高校教师,大家通过常态化的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南湖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地处大运河畔的地理特色,以运河共鸣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大运河讲堂”特色站点4个,引领辖区干部群众在大运河建设发展变迁中感受生活巨变,感受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践中落地落实。为有效扩展宣传宣讲覆盖面,南湖街道通过线上直播、联学实践、“红色星期天”、“码上”学报告等活动,走进企业、农村、社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去惠民好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陈雅君表示,接下来南湖街道办事处将继续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形成“红满运河”的生动局面,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美好场景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