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长雷 记者 刘杰)昨天,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7.5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充分运用国土部门调查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合理布局造林绿化空间。全市抢抓造林黄金时节,集中开展全民性国土绿化活动,安全有序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同时,我市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国土绿化层级和水平,大力开展“一带、四河、六路、千村”绿化提标,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照绿化、美化、彩化的原则,对大运河沿线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充分利用河滩地及河渠两侧宜林地资源,对子牙新河、滹沱河、宣惠河、南排河4条河流两侧进行绿化提升;在不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对我市境内京台、津汕、大广、京沪、石黄、保沧等6条高速公路高标准建设绿色通道;充分利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四旁”闲散隙地开展村庄绿化,绿化村庄1013个,植树59.8万株,申报省级森林乡村16个。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按照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创建森林城市等国土绿化工作,为建设沿海经济强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