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擦亮“沧州好人”品牌,扩大“沧州好人”影响力,扎实做好“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宣传评选工作,提升群众参与度,市文明委决定开展第十六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投票活动,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现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入选月评“沧州好人”榜无异议的119名个人(群体)进行公示,请广大读者为您心目中的“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投票。
投票方式及注意事项:
1.投票活动起止时间:自选票刊出之日起至12月27日0点,邮寄以邮戳为准。
2.投票分为纸质和网络两种方式。
纸质选票每人限投一张,每个类型选填2个候选人,共计10人。
邮寄地址:沧州市运河区御河路1号(沧州市文明办)
邮编:061001
网络投票点击进入沧州文明网“第十六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宣传评选活动”专题页面,或关注“好人之城文明沧州”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相关页面,按提示投票,每人每日可投票一次。
3.严禁通过技术手段刷票,一经发现,将取消评选资格。
4.如对所公示候选人有意见,或在投票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可向主办单位举报。
举报电话:2160365,举报邮箱:czhr365@163.com。
第十六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2月18日
第十六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候选人事迹简介
一、助人为乐(31名)
1.于学涛 献县南河头乡西方屯村村民
于学涛自幼肢体残疾,是建档立卡脱贫户。2022年3月12日,村里准备全员核酸工作,他承担了核酸扫码任务。每天持续几个小时的站立,普通人都很难坚持,身体残疾的他更是腰酸背痛,但他没喊过一声累。村里居家隔离和行动不便的有70余人,他找来电动三轮车,载着医护人员入户采集核酸。他身残志坚、挺身而出的精神,感动了很多村民。
2.王 磊 肃宁县爱心公益协会副会长
王磊已加入肃宁县爱心公益协会十几年,每次活动他都起早贪黑组织筹备,义务出车出力。他参与策划组织爱心助学、助残、助老、助困等帮扶活动200余次,长期协同组织帮扶孤寡困难老人200多位,还资助了100多名贫困生。
3.王龙海 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北庄村村民
王龙海十几年前做电工时,常常义务给左邻右舍修理电动车。后来,他因车祸腿部落下残疾,无法再修理电动车,就开始为村里的老人义务理发。他自费购买了电推子、电动剃刀等工具,对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就上门服务,至今已坚持了近5年。除此之外,王龙海还加入了帮英烈寻亲行动群,截至目前已经参与帮助3名烈士找到了亲属。
4.王字霞 河间市北石槽乡后羊店村村民
王字霞7年来免费为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提供服务300余次,精湛的技艺和暖心的服务,让村民们纷纷点赞。作为后羊店村“小花袄”志愿服务队成员,她平时积极参加村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她免费为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理发,并在快手平台进行记录,传播了正能量。
5.王珍平 运河区公园街道办事处幞园社区居民
2016年,王珍平的女儿被误诊为自闭症,那段经历让她结识并了解了自闭症孩子和家长群体,为此成立了星月社,免费为自闭症家长及自闭症家庭中正常孩子做心理疏导。截至目前,疏导人数达80余人。星月社成立至今,没有工作的她,花光了积蓄,还卖掉房子为自闭症孩子筹措善款,把疗愈课程引入沧州,开办了绘画班、书法班、剪纸班,有效地改善了自闭症患儿的症状。
6.石翠娥 河间市米各庄镇前榆杭村村民
石翠娥自2010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11年来,无偿献血70多次,献血量达2.7万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总血量,能够挽救几十个人的生命。每次她收到沧州市中心血站献血车来米各庄的消息,都会积极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在她的带动下,很多亲戚朋友也都积极参与到献血行动中来。
7.丛希荣 南皮县王寺镇刘夫青村村民
自2016年加入爱心协会后,丛希荣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先后参加了“爱心超市衣物下乡”“绿色南皮”等爱心活动200多场。参与协会发起的“蓓蕾计划”,对失去母爱父爱的孩子给予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帮助。每年的“圆梦大学”活动,她不仅带领全家参加,还积极带头捐款。她坚持6年参加“爱心大白菜”发放活动。2019年她担任“民间河长”,上任的第二天,就带领全家清扫宣惠河河道的垃圾,此后便开始连年坚持。
8.冯永生 肃宁县援老志愿者协会会长
作为冯氏正骨第六代继承人,冯永生自幼学习祖传正骨术,治愈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伤病人近百万人次,对条件困难患者全部减免费用。他组织成立了肃宁县援老协会,组织参与援老爱心奉献活动已有10年之久,帮扶救助了上百名老人,捐款捐物近70万元。他带领大墨堂书画院志愿服务队免费绘制文化墙近4000平方米。
9.吕 杰 沧州交发集团中捷收费站副站长
自2009年至今,吕杰每年都坚持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35200毫升,相当于7个成年人血量的总和。他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通过自己的行为,向身边人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破除“献血有损健康”的陈旧观念,带动身边的朋友同事成为献血爱心志愿者。
10.刘 军 新华区南大街街道办事处民族路居民
刘军是一名退役老兵,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组建了花好月圆志愿服务团队。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春风送暖”“暖冬行动”“爱心相助 呵护成长”“爱老敬老 阳光相伴”等6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响应。服务队成员从最初的10多名发展到目前的300余人,团队累计服务时长达1万余小时。几年来,共慰问和救助困难家庭200余户、500余人次,20余户特困家庭得到及时援助。
11.刘丙然 孟村河北鹏鑫管道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经理
今年46岁的三小自幼患有先天性智障且有精神疾病,2008年父母去世后,就过上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刘丙然便把三小带到了公司,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13年来,三小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天像孩子一样到时间就回家吃饭,在他的眼里,刘丙然早已经是他的亲生母亲。2020年,按照国家政策,三小住进了幸福院,但刘丙然怕他不习惯,经常去看望,送去衣服和日常用品,安抚他的情绪。
12.刘崇祥 海兴志善爱心团成员
加入志善爱心团5年来,刘崇祥一直默默奉献爱心。2021年春节前得知家庭困难的张福勇因疫情造成1万多公斤苹果滞销出现腐烂,于是他呼吁帮助销售苹果,几天内便销售一空。2021年8月漳卫新河防汛抗洪工作中,他和爱心团团长在防汛一线建起“幸福食堂”,为救灾一线的勇士们做午餐和晚餐。在堤下架锅做饭,上堤送饭,6天时间为防汛一线2000余人次送上热乎的饭菜。
13.许云飞 圣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云飞连续多年致力于公益事业,他先后资助了4名贫困大学生;为家乡黄骅市旧城镇2900余名村民购买保险;组织员工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保护大运河志愿服务;还驰援河南水灾。疫情期间,为运河区、新华区、黄骅市捐助抗疫物资,奔波百余里,拉回3吨消毒液捐赠到抗疫一线。
14.孙茂兰 沧县黄递铺乡韩庄村村民
孙茂兰从20岁开始献血至今已有30年。30多年坚持定期献血,献血总量达2.4万毫升。在她的带动下,全家一起走上了无偿献血的路。她曾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15.李 强 新华区建材小区居民
李强多年来致力于社区公益。小区进行热力改网,对于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他带领着小区内的志愿者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推进管网改造。小区内缺少休闲活动场所,他积极联系社区,将拆除后的锅炉场地改造为健身休闲广场。小区内设施老化,他带领着志愿者亲自动手维护修葺。谁家的下水道堵了,哪家小两口闹别扭了,社区有活动需要组织了,他总是积极行动,得到居民一致称赞。
16.李仁芳 青县让爱启航志愿者协会妇联副主席
2022年3月9日,青县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李仁芳在小区里面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令,只用了一个晚上,就顺利组成了一支疫情防控小分队。她每天积极跟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承担入户敲门、喊楼、核酸检测、执勤、封控小区日常生活救援等多项防疫任务。还利用晚上时间在微信群里安排第二天的服务工作。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一两点钟,天不亮就又开始准备相关工作。
17.李耀明 东光县建筑有限公司供应科副科长
李耀明多年坚持帮助孤寡老人、五保户、贫困学生,义务为工友、街坊邻居理发,为困难职工和灾区人民捐款。2011年,他加入东光爱心联盟志愿组织。连续全程参与“阳光公益夏令营”活动;连续3年的“阳光爱心粥屋”,全年4个月,出勤率都在100天以上,被誉为爱心粥屋“大管家”。近10年来,他累计捐款8万多元,主动承担饭费1万余元,义务出车4万多公里。
18.杨凤利 盐山县义工协会会长
2017年,杨凤利牵头组织成立了盐山县燕赵志愿者协会,先后4次走进盐山县南阳庄特教学校,每次活动都会带去2000多元的爱心物资,为这些特殊儿童举办“圆梦小小心愿”活动。她心系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带领志愿者捐款捐物,看望慰问200多名贫困留守学生,捐款捐物价值32万余元。连续开展了19次“寸草心”爱老敬老活动。
19.何丽珠 新华区道东办事处化建社区居民
何丽珠是十三化建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自退休至今,她一直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服务,风雨无阻地上门为10多位行动不便的居民免费理发。对年老无法行走和长期瘫痪在床的居民,她不嫌脏、不怕累,为他们洗头擦脸、换衣服,还帮病危的老人临终理发。
20.张 杰 青县清州镇东环路居民
张杰退伍后,放弃政府安置,投身商海,创业后回报社会,先后组织各类慈善活动50余场次,慰问救济军烈属和困难群众135人次。主动加入“河北孝行慈善基金会”并担任河间站站长,带领140多人做公益,捐资捐物折款约50余万元,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
21.张 轩 南皮县学府花园南区居民
2018年,“中华儿慈会”与“南皮县微孝公益协会”对接,成立了第一批志愿者小组。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张轩与30多名热心社会公益的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为全县300余名困难学子送去助学金,为20余名英烈后代送去慰问金,帮助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5年来,她开展的公益活动遍布南皮县各个乡村。
22.陈建国 肃宁县付佐镇付佐村村民
陈建国于2014年在肃宁县城开办肃宁建国按摩诊所。从业行医多年,不改老兵本色,敬业奉献,乐于助人,对孤弱贫困患者无私救助,不收分文;对因伤残不能前来诊治者,一律送医上门。10年来,经陈建国义务诊疗的贫弱患者达1500人次,减免贫困孤残患者诊疗费用达50万元。
23.郑 媛 新华区铁路新村小区居民
2022年3月,在沧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之际,郑媛把家里的一双儿女托付给人,投身小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每天穿着防护服,站在寒冷的晨雾中扫码,她一直严守工作纪律,几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一位老人不理解,情绪焦躁,郑媛怎么解释都不行,她委屈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可是,工作结束后,她又积极调整,用自己的无畏和乐观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4.孟祥文 青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
2021年11月20日14时,在青县汽车站候车室,一名旅客候车时跌跌撞撞地准备到超市买点东西吃。孟祥文看到这一幕,立即起身跟在身后。女士突然昏迷,就在倒地瞬间,孟祥文迅速将她扶住,然后架扶到候车室排椅上,又大声呼叫驻站的防疫医生救人。医生采取紧急施救措施,孟祥文在一旁进行协助,同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大家的齐心救助下,女士慢慢恢复意识,最终得救。
25.赵永建 泊头市爱心公益协会会长
2015年,赵永建牵头组建了泊头市爱心公益协会,协会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了388人。7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开展“暖冬行动”、“金秋助学”、“晨曦”困难儿童救助计划、“微心愿”等爱心活动200余次,参与志愿者达3万人次,捐款近75万元,救助困难学生、困难儿童、孤寡老人、低保户、贫困老党员及老军烈属1000多人次。
26.贾兰芝 盐山县望树镇望树村村民
贾兰芝是一名理发师。1992年,她在望树大街上开了一家“兰芝发艺”美发店。30年来,她不仅坚持诚信经营,还一直力所能及地做公益。她坚持30年为70岁以上的老人、困难户、残疾人免费理发,成为周边20余个村老年人的理发师,累计免费理发2万余人次。同时她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27.夏 雨 沧州交发集团陆达公司沿海大队中队长
2021年9月8日上午,同事在例行巡逻过程中,发现一位迷路老人,在沟通不畅的情况下,给家在本地的夏雨打电话求助。夏雨第一时间赶来,经过多次询问,了解到老人家的地址并亲自把老人送回家。2018年8月,中捷产业园区一栋居民楼内一名6岁女童头不慎被卡在二楼防盗窗间隙,脖子以下部位悬在窗外。路过的夏雨迅速攀爬上一楼的防盗网,用肩膀将孩子托举起来。在小女孩脱险后,他悄然离开了现场。
28.徐军 泊头市大元首府小区居民
2019年以来,徐军作为一名自媒体工作者,先后拍摄泊头运河、非遗文化、家乡美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群众活动等题材摄影作品万余条。他创办了“老街坊正能量”抖音号、“老街坊正能量微信群”等媒体,无偿为各机关单位、企业、群众拍摄,宣传家乡发展变化,传递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能量。
29.高恩平 新华区开元小区居民
高恩平自1998年第一次献血至今,献血量已达33200毫升、献血小板126份。退休后,他在人民公园西门为老年人义务理发,一把木梳、一把剪子,娴熟的手法、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老人们的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30.黄炳辉 运河区建安公司宿舍居民
疫情期间,黄炳辉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每天近3个小时的核酸采集工作,让他大汗淋漓、浑身湿透,但他毫无怨言。3月23日,在采集核酸途中,乘坐的电动三轮车翻倒,他被重重地拍到路面上晕了过去,被确诊为脑疝、急性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经过近4个小时的开颅手术才脱离了生命危险。意识恢复后,他着急的却是:“我什么时候能回社区?”
31.曹立梅 沧州市育红小学语文老师
2009年以来,曹立梅先后加入博爱人生爱心社、博海爱心群等志愿服务组织和公益车队,参加志愿活动100余次。她独自开车走访贫困学生,足迹涉及沧州9个县(市、区),资助学生27人。她多次利用假期去北京儿童村做义工,定期走访帮扶困难学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余小时。她组织带领每届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为儿童村、福利院、贫困家庭、灾区等捐款捐物累计十几万元。
二、敬业奉献(40人)
1.于艳杰 沧州市人民医院护理外系二科护士长
于艳杰从事护理工作30年,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所带领的护理单元多次荣获“优秀护理单元”等称号。在繁重的护理工作中,她积极钻研业务,率先开展了中长导管置入、手臂输液港置入技术,为危重症及输液困难患者建立了重要的生命通道,并在沧州地区率先成立了PICC门诊和工作室。
2.马玉霞 海兴县实验小学校长
从教23年,她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带领学校先后获得了市“义务教育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2021年9月,她作为沧州市唯一的援藏教师赴西藏札达县支教。在支教期间,她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走遍札达县的所有学校,开展专题讲座8场,参加并指导教研活动13次,完成课后点评168节。
3.马志喜 海兴县张会亭乡马庄村党支部书记
2020年1月14日,一户村民家的房屋发生火灾,马志喜得知火情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加入扑救工作。他带领村民将室内易燃易爆物品转移,组织大家撤离,并打通灭火隔离带,在消防队员到来前,有效阻止了火灾蔓延。2021年10月,漳卫新河水位猛涨,他马上组织防汛抢险突击队,装沙袋1.2万条。通过巡查发现水闸涵洞漏水,河道中的水位逐渐上升,他带领村民跳入5.6米的深水中,把涵管封堵完毕,在水中作业4个半小时。
4.马智勇 沧州市第三医院医技第一党支部纪检委员
2020年8月,马智勇参加支援新疆轮台县核酸检测医疗队,积极完成核酸检测工作。2022年1月,接到市卫健委援助河南郑州核酸检测的通知,他第一时间报名出征。在郑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他又随河北医疗队转战疫情更加严峻的滑县。工作量最多时从凌晨零点到早晨6点,他们一个组做了99板近1万管10万个标本的检测。经过18天奋战,圆满完成了援豫任务。
5.王吉云 沧州市人民医院颐和妇产院区副院长、产院院长
王吉云从医34年,始终不忘“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医学誓言。为了筹建颐和妇产院区,她毅然放弃干了十几年的妇科专业,重新学习产科新进展,挑起建设产科的重担,使产科从一个不起眼的小科室发展到现在拥有200多张床位的专业化、特色化科室。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工作和病人身上,每天都是披星去上班、戴月才回家,几十年如一日。她作为学科带头人,入选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荣获沧州市优秀女医师奖。
6.王亚男 新华区南大街街道志强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王亚男创新“179”服务机制,即1条社区书记24小时专线、7支志愿服务队、9个网络微信平台。依托“七彩志愿服务队”开展“空巢老人大走访”“暖心行动”等系列活动;在小区游园设立爱心厨房,为辖区老人包饺子、义务理发、免费按摩、公益演出,把社区打造成和谐家园。
7.王庆伟 沧州中兴集团建安分公司安监科科长
22年来,王庆伟始终奋战在生产建设一线,舍小家、顾大家。为保证安全生产,他每天7点钟准时到达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他创新编制了带电变电站安全注意事项70条,他的多项创新成果在工程现场得到推广。疫情期间,他组织所有现场工作负责人每天利用微信群,对国家电网严重违章及建设规程进行学习。
8.王君娜 河间市米各庄镇李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王君娜坚持为村中百姓办实事。她带头捐款10万余元解决村中吃水难问题,自费万余元购置景观石、为村委会购置电脑等办公用品。号召村民捐赠办公桌椅,安装路灯128盏、粉刷墙面12500平方米、治理坑塘3处。牵头成立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9起,梳理村内红白理事会规定。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宣传等志愿服务。
9.王 英 献县政协常委、作家
2019年初,王英决定要为献县回民支队写一部纪实力作,她在网上发公开求助信,恳请社会各界的知情者、老兵家人尽快与她联系。4年来,她的足迹遍及甘肃、新疆、宁夏等地。2020年秋天,母亲病故11天后,她就踏上了征程。2022年9月,她住进了医院,被告知患了乳腺癌,且扩散到了淋巴和肺部。她说只要身体尚可,她还要继续她的“长征”。
10.王林生 沧县姚官屯镇干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王林生在村“两委”工作29年,始终秉持“为村民谋幸福,为乡村谋发展”的初心使命,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残疾人及贫困户助残日等活动,积极打造“学好上干河”村庄品牌,村容村貌和乡风民俗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干河村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百村联创千村示范村”“美丽庭院示范村”等荣誉。
11.王 剑 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
从事急诊急救工作18年来,王剑练就了过硬的抢救技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中心静脉置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他还专门进修学习掌握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救治多名病人。2021年10月3日,我省首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转至沧州市定点医院,他再次临危受命进驻隔离病区,历经41天的坚守照护,患者终于痊愈。
12.孔令华 沧州市路华小学教师
孔令华从教30余年,从2015年开始,她每周六义务陪孩子们写作业、读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2018年,她建起了路华小学亲子阅读微信群,先后在群里讲解了传统文化书籍30余本,录制语音1000多条,播放量14万余次。疫情期间,她用了40多天、21课时为家长们解读书籍《我用阅读教育孩子》,带动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13.田学敏 任丘市公安交警大队综合中队长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内勤的田学敏积极配合全市防疫工作,承担起270余名警力的后勤保障重担,分发物资、警车管理、安全防护、伙食保障、高效运转。她爱人是任丘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24小时吃住在单位,无暇顾及家庭,她只能将面临高考的大女儿和刚上一年级的小女儿托付给70多岁的公婆,每天早出晚归,全力投入工作。
14.吕春辉 泊头市第二中学教师
20年来,吕春辉和每届新生同住学校,直到新生适应学校生活,因此无暇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6800多个夜晚,她总是在学生们入睡后才休息。每逢假期她都会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至今已走访650余户。担心高三学生压力大,便在教室里陪学生上课。还每年花费2000余元,给学生买水果、牛奶等。
15.吕桂兰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吕桂兰自大学毕业至今,39年一直奋战在教育一线。2010年至今12年间,她任沧州职院现代服务管理系主任,该系由初创时在校生不足200人发展到5000人的规模。北京冬奥会期间,她在肺部术后恢复期,毅然接受学院派遣,作为沧州市帮扶团队总领队,带领142人的队伍在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帮扶9家签约酒店,带领队伍接待境内外28个国家涉冬奥人员1889人,高质量完成了政府交托的冬奥会接待任务。
(下转第七版)